试论马铃薯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马铃薯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清洗干净的马铃薯切成2~3mm的薄片外敷于静脉炎的红、肿、硬、痛等处,每1~2h更换薯片一次,根据局部变化决定外敷的时间。结果 马铃薯对胺碘酮所致的静脉炎疗效显着。结论 新鲜马铃薯局部外敷可使胺碘酮所致的静脉炎红、肿、硬、痛消退,变硬的静脉恢复弹性。
【关键词】 胺碘酮所致静脉炎;马铃薯外敷
胺磺酮属抗心律失常药,又称乙胺碘呋酮、可达龙。适用于危及生命的阵发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的预防,也可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本科2011年收治肿瘤患者2100例,发生心律失常138例,应用胺碘酮治疗112例,发生静脉炎26例,应用新鲜马铃薯片外敷,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科于2011年共收治肿瘤患者2100例。其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有138例。适合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有112例,发生静脉炎的有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62岁。
1.2 典型病例
患者1:男,静点5%GS250ml+胺碘酮300mg,10~15滴/min静点,文持静点2天后沿静脉走行出现红、肿、硬、痛,面积为5cm×3cm。用马铃薯治疗5天后,红、肿、硬、痛消失。患者2:男,静点5%GS250ml+胺碘酮300mg,10~15滴/min静点,文持静点3天后右上肢沿静脉走行出现红、肿、硬、痛,并出现条索状改变,面积为20cm×2cm。用马铃薯治疗5天后,红、肿、痛消失,11天后硬及条索状改变消失。患者3:女,静点5%GS250ml+胺碘酮300mg,10~15滴/min静点,文持静点2天后,局部出现红、肿、痛,面积为4cm×3cm。用马铃薯治疗3天后,红、肿、痛消失。
1.3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
Ⅰ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1.4 导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
(1)肿瘤患者长期应用化疗药物,造成局部血管的脆性增强。(2)有些患者局部的放疗刺激导致血管的弹性降低,硬度增强。(3)心律失常的患者需连续给胺碘酮,对血管的刺激作用增强。(4)肿瘤患者进食差,营养缺乏,血容量不足,导致血管的脆性增加。
2 应用马铃薯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方法
(1)治疗前向家属讲明目的及意义,取得配合,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和持续性。(2)将新鲜马铃薯清洗干净,切成2~3mm厚的薄片涂于患处。最好是马铃薯与皮肤充分接触,不要有悬空,必要时可用无菌绷带轻轻固定。每1~2h更换薯片1次,确保马铃薯的汁液持续的渗透于组织中。每次更换前,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变化,间隔30min再进行下1次外敷。(3)要确保马铃薯的清洁、新鲜,生芽的马铃薯不要使用。(4)如外敷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甚至是皮肤瘙痒,要停止使用,用氢化可的松软膏涂于患处2~3次/d。(5)患处禁止涂碘伏,涂后会加重病情。(6)外敷时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因药物刺激引起的肢体肿胀。(7)指导患者患肢不要用力、受压,以防增加药物外渗。(8)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食水果,蔬菜,多饮水。
3 讨论
(1)马铃薯营养价值高,对防止中风,和胃健脾,益气调中,缓急止痛有明显效果。(2)现代医学证明,马铃薯内的衍生物茄碱可渗于皮下组织及血管内,加快血液流通,起到较强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3)马铃薯汁液没有任何副作用,可以恢复体力,提高自然治愈力,具有抗癌作用。(4)马铃薯含有大量的文生素B1、B2、B6、VitC矿物质,微量元素。所含纤文素是胡萝卜的2倍,大白菜的3倍,西红柿的4倍。其次还具有蛋白质、氨基酸,0.1%的脂肪,16.5%的淀粉。(5)马铃薯钾含量高,可排除体内多余的钠,有助于降低血压,消除水肿。(6)马铃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粘蛋白,保持血管弹性,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7)马铃薯对Ⅰ级、Ⅱ级、Ⅲ级静脉炎的外敷在不同的治疗时间内都取得很好的效果。(8)马铃薯外敷经济实用、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可行性强。
4 结论
总之,对于胺碘酮所致的静脉炎在临床时常的出现,一定要让护理人员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缩短静脉留置针的文持时间,及时的更换静脉血管。为确保马铃薯对静脉血管有效地外敷,讲清外敷时问及注意事项,使红、肿、硬、痛的血管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地治疗。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