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瘤患者治疗中改良小切口手术的临床价值
甲状腺瘤主要是指产生于甲状腺滤泡的一种良性肿瘤,常规情况下的瘤体不存在脉管浸润、边界较为清楚、包膜相对完整,临床医学中分为乳头状瘤和滤泡状瘤两种。[1]甲状腺瘤在甲状腺疾病患者群体中较为常见,目前采取的常规治疗方法为开放式的手术治疗,为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在甲状腺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现选择2012 年 9 月至 2014 年 9 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 50 例甲状腺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 2012 年 9 月至 2014 年 9 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 50 例甲状腺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 19 例和 31 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 21到 60 岁之间,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 25例。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前都接受了甲状腺超声检测,通过手术后病理检查都证明其为良性甲状腺瘤,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以及一般治疗等比较上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研究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的开放式手术治疗方案,也就是在患者甲状腺瘤最高位置选择弧形切口,并将切口长度控制在 7cm,切开皮下组织及颈阔肌,进行皮瓣游离,[2]其它的治疗步骤则按照一般性的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运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取仰卧位,麻醉成功后,选择患侧甲状腺表面锁骨上 1 ~ 2cm 处取平行切口(若为双侧,则切口取颈前正中部),控制长度为 3cm 左右,依次切开、游离皮瓣,游离甲状腺,保护其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等,[3]利用手指或者弯曲的管钳来对甲状腺瘤的四周加以分离,直到剥离甲状腺瘤为止,切断结扎,切除甲状腺瘤,止血后关闭切口,可不放置引流管。
1.3 指标观察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之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患者的相关资料使用 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并进行 t 检验和 x2检验,当统计学相关数据P<0.05 时,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以及护理之后都产生了显着的效果,但是,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以及护患满意度等相关比较上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较为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的差异比较如下表所示:
3 讨论
甲状腺瘤是目前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因为症状不明显,常不能及时发现,部分甲状腺瘤会产生癌变。在现代临床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作用下,甲状腺瘤的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包括常规手术治疗以及小切口手术治疗。后一种治疗方案在单纯的甲状腺瘤游离甲状腺叶中,其分离范围相对较广,比甲状腺结节摘除更具有效果,尤其是上界应该突破甲状腺的上极,到达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从而更好地对患者的甲状腺上极进行处理。形成一定的手术空间之后,医护人员能够对患者的甲状腺结节位置以及表面状态更好地进行观察,并可以保证触诊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在进行多结病变治疗时,需要进行对侧适当探查以及分离,排除患者存在病变的可能。
传统的甲状腺术需要能够对患者的颈前肌群进行切断处理,所以,可能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其术中的实际切口相对较长,手术可能会留下瘢痕,从而导致其伤口的美观性受到影响。改良小切口手术能够从根本上弥补其缺陷,手术切口相对较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切口长度要明显小于传统手术,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能够用衣服盖住伤口,其愈合之后的瘢痕相对较小,从而让患者满意。
改良小切口手术不需要对患者的颈前肌群进行切断处理,所以,不会让其颈前区域的活动受到影响,手术治疗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引流管放置,因此,其术后颈部的恢复相对较快,很少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总之,改良小切口手术方案在甲状腺瘤患者临床治疗活动中的运用能够产生显着的效果,对于抑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治疗满意度都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活动中进行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文胜 . 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2011,18:85-86.http://www.751com.cn/
[2] 周霖 . 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观察 [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7: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