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工作激励
工作激励指通过分配恰当的工作,满足职工自我实现和尊重的需要,从而激发职工的内在的工作热情的方法。以工作激励为主配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能更好地帮助志愿者度过志愿服务低谷期。我们逐步寻找了一系列激励志愿者的措施。
3.2.1实行“轮岗制度”,调动服务热情
青年志愿者有一个明显特征是勇于挑战自己,好奇心旺盛。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志愿者这方面的需求,同时缓解较长服务期带来的心理疲劳,“轮岗制度”应运而生。在确保场馆的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可以将岗位性质类似或是岗位位置相近的志愿者进行合理的轮岗。轮岗的目的是给予志愿者新鲜感和挑战,有助于转化为动力激发志愿者更好地志愿服务。轮岗制度在世博期间就得到了充分运用。据世博调研文献显示:第一批新闻中心志愿者在服务中后期进行大规模轮岗,参加志愿者达122名,占新闻中心志愿者总数的40%。轮岗之后志愿者普遍勤奋好学、干劲十足。在其他岗位的世博志愿者也允许以小组为单位内部轮岗,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轮岗制度在世游赛期间并没有得到普遍运用,使得某些志愿者在服务中后期有懈怠表现,不利于世游赛的正常运行。建议在以后的志愿管理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小范围进行岗位轮换,激发志愿者新一轮的动力更好地为组织服务。
3.2.2优化岗位配置,重新梳理需求
当志愿服务进入常态化运行期后,各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强度出现变化,有的岗位在开幕始末工作强度大,进入常态化后则不再需要;有的岗位在初期规划时预计强度很大,具体实践却未发现如预期般迫切需要,反之亦然。在此情况下,从优化岗位的角度出发,对各组志愿者岗点进行重新评估与梳理变得尤为重要。重新调配志愿者必须尽早提上日程安排。劳动强度、劳动机械程度差距过大容易引起志愿者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志愿服务的开展。因此,主办方可以通过管理老师、各队组长、志愿者等多渠道了解志愿者的工作强度,优化岗位配置,重新梳理需求。
3.2.3统一作息安排,调整休息时间
世游赛管理层在志愿者服务时间安排上充分吸取世博服务经验。不同志愿者的休息时间按不同岗位区分开来。室内服务的志愿者以“做一休一”服务为主,确保志愿者既获得充分休息,又保持一定的工作节奏,不会有拖沓的感觉,在班车的调度上也更为便利节省。若在炎热室外服务,志愿者则以下午为分界线早晚班轮换休息。体力得到了充分的休整有利于志愿者精神饱满地服务。可是,在问卷调查中填写在关怀中填写给予充分休息的比例任然居高不下并有两级分化态势,指导老师或组长可以适当地给志愿者在需要时提供相对宽松的休息时间。特别是对经期反映比较剧烈或体力较弱的女孩子给予充分的安慰与体谅会给志愿者带来莫大的欣慰和感动。
3.3精神激励
最苦难的时候,身体的疲惫不是最大的阻力,热情和动力的缺失才是让志愿者最终倒下的无形炸弹。在服务的最后阶段,当许多志愿者凭借意志在岗位中坚持的时候,一声鼓励、一句道谢便成了抚平志愿者疲劳、委屈、苦闷的灵丹妙药。精神激励在服务的后半期的作用便凸显出来。
3.3.1增添信息渠道,树立榜样意识
宣传是导向,正面地树立榜样无论在哪个时期都是需要的。有其是青年,之所以常称之为热血青年,是因为他们很容易被鼓动。如果能利用好宣传阵地,牢牢占据青年志愿者的思想阵地,是做好青年志愿者精神激励工作的重要手段。宣传报道的媒介繁多,可以通过QQ群、网站等,但在志愿者工作期间,直接发送飞信进行宣传则效果最大。带队老师每天给志愿者发慰问、提醒短信,鼓励表扬优秀志愿者通过榜样意识的精神激励能带动志愿者继续高质量服务。 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激励模式研究+文献综述(7):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1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