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对社区居民态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构建理论框架、探讨影响居民态度的相关因素。总体而言,对居民态度研究的层次较低,研究结论不明确,一些结论甚至相互矛盾,因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比较有限。[3]本文将对社会交换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做详细介绍,以此为理论基础构建社区旅游支持模型,对模型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系列假设,确定模型要素之后设计调查问卷,针对南京周边乡村旅游地区居民展开问卷调查,再通过问卷数据的测量分析来检测模型,探讨影响社区旅游支持的因素。
由于目前对发展中国家乡村旅游地区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外虽有较多相关研究基础但由于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背景差异较大,所以本文重点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探讨社区居民对旅游支持的内在因素和影响机制。利用模型假设理清相关因素作用机制,分析能够促进社区居民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内在因素,从而对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和借鉴。
一、 理论研究基础
(一)社会交换理论
居民态度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但早期研究人员对社区居民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理论框架和探索影响居民态度的因素上。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SET)是研究人员试图研究社会态度使用最广泛的理论框架之一。[4]381-394Ap将SET描述为“关注在互动情境中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资源交换的一般社会学理论”。从旅游业角度看,社会交换理论意着居民的支持是基于他们对由旅游产业导致的收益和成本的评估。[5]1064-1076如果居民认为收益高于成本,他们会愿意参与该产业的交换。因此,社区居民认为积极的影响大于消极影响时,他们会支持旅游业的发展。[6-7]该理论的实用性已经被很多研究所证实。[8]
(二)社会交换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很多国外学者在研究旅游影响问题时更倾向于使用社会交换理论作为理论框架,而由于交换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研究人员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社区居民对交换过程中因素的重要性感知以及旅游影响居民对交换过程中价值的感知,来研究居民对旅游业的反应。[3]27-30Jurowski等构造了一个模型框架,认为社区归属、经济收益、旅游资源利用和环境态度是影响居民感知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的决定因素。[9]该模型假定,这些变量对居民支持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后来,Gursoy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将影响分为收益影响和成本影响并研究他们对支持的作用。[10]Gursoy & Rutherford进一步研究上述模型后将旅游影响划分为五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成本、文化价值和文化成本。[11]495-501直到最近,Gursoy等人进一步建立了新的模型,提出经济感知、社会感知、文化效益、成本感知和当地经济状态是影响居民支持旅游质量和其他形式的决定因素。[4]410-421
其他为数不多的研究人员将社区满意度加入研究理论模型来研究居民支持。[12]241-250Ko & Stewart指出,社区满意度可以作为评价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一个有用的概念。[13]因此,在这个领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讨社区满意度的作用。但是,研究人员局限地理解社区满意度和居民支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把社区满意度视为一个单一的变量,而事实上现有的研究表明,社区满意度是多层面的,它包括几个子概念如邻域条件满意度、影响政策制定的权力感知以1及对当地机构的信任。[14-16]
在交换关系中权力和信任的概念是社会交换理论所固有的。[17]研究人员认为,社会交换不仅基于责任义务,而且基于交换过程中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18]874-890Cook指出,社会交换是基于持久的长期的社会关系(比如在当地社区和旅游业)。[19]认为,社会交换的持久性和进一步拓展都依赖于个人的信任。[20]社会交换理论的价值也在社会权力领域被认可,信任和权力在任何交换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Ap等人认为在旅游产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也是社会交换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1]665-690人际信任和旅游政治支持之间的重要关系也被研究人员所关注。Robin Nunkoo等人以政治信任的制度文化理论为前提,建立了影响旅游政治支持的模型,结果表明,居民权力、人际信任等是影响居民对旅游机构信任度的决定因素。[22]1538-1544 南京周边乡村社区居民旅游支持度研究(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19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