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国内学者认为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创业基本素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构建的培养模式是: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融通,课程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并行,典型引导与实践培训结合。 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业教育是与创新教育、创造教育有机统一的,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因此,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宗旨,必须坚持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理念。尽管它们的侧重点和针对性各有不同,但三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则是统一的。因而,在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上,必须把传授与掌握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对学生做同样的要求,决不能厚此薄彼、顾此失彼。
第二,大学创业教育要达到提高与开发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目的,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与培养,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提高素质为一整体,使学生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知识的丰富有利于转化为优秀的能力和素质。有了优秀的能力和素质,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将进一步扩展知识面、丰富知识度。
第三,未来社会需要有“事业心”、“开创个性”、的创业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必须做到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养培养融通。 当今时代,人类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和先进科技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困惑和忧虑:生存环境的益恶化、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精神世界的愈加狭窄、心理负荷的不断增大等等,这些,都需要高等教育在加强科学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和突出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从而使每个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现、世界观、价值观,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并构筑起强大的精神支柱,以抵御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袭和诱惑。 坚持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精神培养的融合,其目的也就是要加强文理渗透、人文与科学的沟通,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使大学生在科学与人文、功用与理念、能力与素质、知识与技能、身体与心理等方面协调和谐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创业者。
第四,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发展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要实施课程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并行的培养、管理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业的需要,为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创业提供更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的个性化原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开展创业教育同样要遵循这一原则。传统的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整齐划一的课程、固定不变的学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
第五,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因此,创业型人才培养必须走典型引导与实践培训相结合之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以
教材、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缺乏生机与活力,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大学生开创性个性的发展。因此,开展创业教育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创业典型的引导、激励作用。 与此同时,学校应当广泛组织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或实训,以巩固、延伸专业教育、创业理论教育的成果。
(三) 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
教育目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一般而言,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多样性、前瞻性和可选择性等基本特征。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教育有不同的培养模式,即使是同层次、同类别的教育也可以构建或选择不同的培养模式。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简言之,是培养具有“事业心”、“开创个性”、“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主要目标和任务是提高与开发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是服务和服从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和科学思文的方法体系。所谓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依据大学教育的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而形成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定的教育程序及其方法、策略体系。 这一方法、策略体系还包括了与此相适应的微观层次的课程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评价模式等。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只是针对过于陈旧僵化、过于整齐划一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严重缺陷和变化了的国内外形势及其这种新形势对人才能力、知识、素质的新要求所做的一种改革和创新,旨在增强高等教育的“适切性”和“前瞻性”,增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与对策研究(4):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2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