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外部招聘
外部招聘分为校园招聘,现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专业机构,猎头,以及员工推荐。
关于校园招聘,刘正桂,王百春(2006)和蔡岳德(2008)认为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干劲充足,同时他们也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活力。张慧莹(2004)从学生的自身条件来看,认为校园招聘的优势在于应届生经历单纯、理论基础好、是企业的一种持续性的人力资源。同时孙子恒(2011)陶燕(2011)都认为校园招聘可选择面广,对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张慧莹(2004)在研究中还发现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理论和实践存在一定差距,上岗后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期。刘正桂,王百春(2006)和蔡岳德(2008)又认为校园招聘成本比较偏高,工作的流动性也可能较大。陶燕(2011)还认为校园招聘筛选难度大,对企业文化难融入,影响内部员工积极性。
在文献研究中,刘正桂,王百春(2006)和蔡岳德(2008)认为现场招聘会可以节省筛选简历的时间成本,简历的有效性比较大,企业可以收集到同行业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招聘费用较低。孙子恒(2011)有类似的建议,而且还认为可以通过与应聘者的简短交流,对其做出初步的评价。但是刘正桂,王百春(2006)和蔡岳德(2008)在研究中又发现了现场招聘会花费招聘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场招聘存在地域的局限,现场招聘一般只能吸引到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应聘者。孙子恒(2011)也有认为由于参加招聘会的应聘者素质良莠不齐,很难招到高层次的人才。
对于网络招聘,刘正桂,王百春(2006)和蔡岳德(2008)都认为网络招聘没有地域限制,受众人数大,覆盖面广,而且时效较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量应聘者信息。孙子恒(2011)在研究中指出网络招聘成本较低,传播速度快,给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企业还可在招聘网站的简历库中查找符合自己要求的人才,针对性较强。但是刘正桂,王百春(2006)和蔡岳德(2008)又反映出网络招聘对简历筛选的要求比较高。孙子恒(2011)还认为网络招聘甄选难度较大。同时李豫川(2009)还认为网络招聘信息真实度低,网络招聘技术和服务体系不完善。
在专业机构的招聘渠道上,Cohen(1960),台湾学者李诚和简士评(2001)都认为专业机构的招聘对于招聘信息时效性更强,而且对于招聘信息可以进行合理配置,不会产生无用的虚假信息,对招聘和应聘两者都是一种保障。李辰雷(2003) 还认为通过专业机构的应聘者来源较广,信息量大,获得信息比较快捷。但是李辰雷(2003)在分析中又指出专业机构主要面对体力劳动者,人才的专业性不强,因而对应聘者和招聘者的资料真实程度很难保证。
张慧莹(2004)认为通过猎头渠道对中高端职位有效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求职者一般都按照企业需求寻找,并且经过严格筛选,因此应聘者的能力素质各方面都比较符合企业要求,招聘成功率也比较高。同时猎头招聘还会提供后续服务,如背景调查等,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用人保障。还指出猎头招聘的员工流动性低。相反的,张慧莹(2004),孙子恒(2011)和冯烨(2012)都认为猎头招聘成本高,公司采用时需要非常谨慎的。随着招聘渠道的演变,猎头招聘无形中变成了职业挖脚。何况猎头招聘只适用专业性技术人材或中高层的经营管理者,而且招聘周期长。
Decker & Cornelius1(1979)都赞成使用员工推荐,他们认为员工推荐缩短了招聘时间,降低了招聘成本。而且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员工的稳定性高,有利于公司的发展,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可是,孙武(2007)在研究中发现认为员工推荐可选择的面窄,被推荐人员的质量一般。原因是由于经过内部员工推荐,所以招聘者在审查方面或多或少会有些松懈,造成所招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民营企业员工招聘渠道优化对策研究+文献综述(3):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3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