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黄梅戏文化产业链的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9
3.4如何改变安庆黄梅戏文化产业链现状10
第四章 给安庆黄梅戏文化产业链发展的两点建议11
4.1以黄梅戏文化艺术为内涵的产品设计11
4.2给黄梅戏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一点建议11
第五章 总结12
参考文献13
第一章 前 言
作为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相信读者也都能耳熟能详,再不济也都会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然而,众所周知的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的戏曲文化却逐渐没落,虽然偶有地区或某一段时期戏剧文化会一时兴起,但已不再辉煌,无法与流行音乐等快速消费、传播的文化相媲美!中华泱泱五千年文明大国,作为中国传统国粹,为何却沦落到这般田地?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发祥于安徽安庆。在当下中国舞台艺术中,黄梅戏称得上是发展较为红火的剧种。央视春晚与各省市举办的重大庆典活动中,黄梅戏均有亮相并且表现颇为抢眼;安徽、湖北设有黄梅戏艺术节;黄梅戏戏剧艺术团在全国各地奔走表演等等现象,无不彰显着黄梅戏的活跃。
但若是深入研究分析之后却不难发现,作为当红的艺术剧种,却鲜有观众愿意购票进入到艺术剧场观赏。作为黄梅戏发祥地的安庆市,当地老一辈是黄梅戏的铁杆粉丝,他们仍保有着对黄梅戏艺术观赏的热忱,但这仅仅局限于公众演出。若是需要购票进入戏剧院进行观赏的话,那场面却绝对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而随着老一辈观众的老去、离开,年轻一代对于这些传统艺术也缺乏兴趣,随之而来的必然就是黄梅戏艺术的市场的萎缩,这不得不引起政府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大方向为文化产业的崛起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空间。所以黄梅戏作为发展较为红火的剧种,在文化产业崛起的浪潮中逐步走向产业化已是大势所趋。
但同时,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待我们去解决:如何确立黄梅戏产业的市场机制?如何保有现有受众对于黄梅戏的热忱,文持现有市场的稳定?如何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行黄梅戏传统文化的继承于创新?如何让其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保持其鲜明的文化特色而不被同化?如何在经济自由发展、文化“百家争鸣”的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形成稳定的产业链,让其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共生共鸣?
现在,我们需要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去对安徽安庆市黄梅戏文化以及其产业链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探讨,析其优劣,探讨分析黄梅戏文化以及其产业链在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得失,并对其未来进行展望,给出能够有利于推动黄梅戏文化及其产业链发展的建议!
1.2 国内研究现状以及文献综述
王秋贵的《黄梅戏研究综述》中指出,黄梅戏的创造者与欣赏者是小农经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小手工业者、小商贩以及乡村塾师等小知识分子,他们由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阶层、社会生产力以及自身文化素养的限制,只能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日常生产与生活创造出描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劳动、思想和情趣的俗文学、俗艺术。
黄梅戏自其诞生以来到现在已近300年的历史,但对于黄梅戏的研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最近50年的事情。在这200多年里,黄梅戏一直兼收并蓄不断发展,但是在旧时代,由于其对于封建意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所以很自然的被上流社会所排斥、打压。所以在文人骚客的作品中对其多有贬斥,其文献多不具有科学研究意义,只能作为参考。近年来,黄梅戏等一系列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受到学者的关注,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研究文献、报刊、杂志。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对黄梅戏文化及其产业链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有着重要作用。根据这些文献的资料,我们能够对于黄梅戏文化及其产业链的未来发展有更深的认知,也让我们能清楚地了解该如何就其发展作出合理的展望。 安庆黄梅戏文化产业链现状分析及对策(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38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