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道路网络方面的问题,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大致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对道路网络的优化和方法进行评价研究;(2)探讨道路网络对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的影响;(3)统计分析道路网可达性格局及演变与经济系统的关系。对道路网密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道路密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其次是对道路交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然后是影响道路网密度的各种因素。聂伟运用系统分析、定性定量等方法对道路网络优化及其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环型多功能型整体发展思路[6]。刘世梁、温敏霞、崔保山等人利用缓冲区分析、对比分析和情景分析,研究了道路与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关系,揭示了不同道路类型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7]。魏伟、石培基、脱敏雍等人分析了甘肃省道路网密度分布特征与人口密度、GDP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道路网依赖偏好指数[5]。宋成豪通过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讨论,展开对道路网密度的研究,分析了影响道路网密度的交通需求因素、交通供给因素和经济因素[8]。
近年来,由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道路建设在飞速发展,城市道路网规划理论体系已经相对完善。20世纪70年代,欧洲学者依据经济和土地的发展态势构建了公路网里程模型。此外,日本有关人士发表国土系数理论,提出道路长度与该范围的交通需求成正比,道路密度应与人口的二次方根成正比[9]。
在应用GIS研究道路密度时,很多学者都是采用可达性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并且以路网密度指标体系研究、道路网评价、道路网络通达度等为主,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尺度领域,以县级行政区等小尺度为研究对象的非常少[5]。而县级行政区是行政管理的完整基层单位,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研究县级尺度的路网密度对土地利用、城市规划与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10]。
2 数据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邳州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地处江苏省北部,京杭运河、陇海铁路交汇地区。东临新沂市,西接铜山区、贾汪区,南面是睢宁县和宿迁市宿豫区,北邻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地理坐标是东经117°35′50″118°10′40″,北纬34°07′34°40′48″。东西辖长52公里,南北辖长61公里。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重峦叠嶂,内地河流纵横。邳州地势西北部较高、东南部较低。依据地势的高低,全市地貌可以分为平原洼地、平原坡地、山地与水域四种类型。其中第一种类型是邳州地形主体,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境面积的52%。邳州将会是东陇海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也是京杭大运河沿岸城市中既拥有水乡风情,又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明城市。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4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2个农场、38个居民委员会和451个村民委员会。
2.2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社会人口数据来源于2014年邳州市统计年鉴[11]。在徐州市政府部门网站上查找邳州市的行政区划图,通过Arc Map将地图矢量化,以便于分析研究。先在Arc Catalog中创建数据库和所需图层,然后打开Arc Map,对图层进行编辑处理。其中道路网数据包含了乡村道路网,县道路网,省道路网,国道网,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六个部分[9]。以镇为单位,在ArcGIS软件中使用字段计算器统计各区域的不同道路等级的里程和密度。
基于GIS的邳州市路网密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43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