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贫困大学生及其人际交往障碍概述
(一)关于贫困大学生
在我国,所谓贫困大学生,是指在高等院校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其在校期间的生活及学习缺乏固定经济保障的大学生。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
1.家庭所在地为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家庭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
2.父母中有一方常年卧病,需长期治疗,家庭经济困难;
3.父母一方或双方均下岗,无固定经济来源,导致收入微薄,家庭经济困难;
4.父母残疾、失业、年迈,单亲家庭,且直系亲属无固定经济来源;
5.其他家庭变故或不可抗因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
有以上情况之一者,即被认定为贫困大学生。
根据教育部有关统计,2009 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 2285.15 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 527 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 166.1 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 7.27% 。
(二)人际交往、人际交往障碍
人际交往,又称交往,是指人们为了相互传递信息、交换意见、表达情感和需要等目的,运用语言、行为等方式而进行的人际联系和人际接触过程 。
大学生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群体之间以及大学生与其他群体之间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情感表达和行为协调的互动过程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积极型、沉默型、被动型。积极型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比较主动,渴望结识新朋友,喜欢展现自我,积极参加各类校园活动,一般是学生会或社团的骨干成员;沉默型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情感,缺乏与人交往的意识,大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与人沟通;被动型虽然对人际交往比较感兴趣,但是缺乏行动,如果有人能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明白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他们会很容易成为积极型的学生。
闫益友(2010)认为人际交往障碍是指在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的成长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地位、个人需要、交往动机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妨碍交往的正常进行,导致交往困难或不顺利的状况 。赖彩红(2010)指出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受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影响导致与人交往困难或是出现交往不利,致使人际关系严重失调,人际交往受阻,存在交往障碍 。
综上所述,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是指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影响,贫困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受到社会、文化、能力、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交往困惑、交往困难、交往不适、交往不顺等状况,直接或间接阻碍了贫困大学生的正常人际交往`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使他们的人际关系严重失调,从而造成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
二、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的分析
(一)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
通过日常观察、调查访谈,笔者认为,总体而言贫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比较和谐,人际交往状况良好,能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善于使用交往技巧。但也存在相当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面临一定问题,诸如自我封闭,不喜与人交往,过于自卑或自负,人际交往能力薄弱,缺乏技巧等,这往往会导致他们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
1.人际交往认知障碍
认知包括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论文网、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认知障碍是自我认知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贫困大学生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或他人。 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探讨(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45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