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学者们更注重的是如何有效的保护民族文化。一些学者提出了民族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模式;[11]马晓京“针对生态博物馆的模式”,提出了“建立民族生态旅游村”的构想;[12]另外,吕一飞、郭颖提出建立文化保护区的模式[13]对民族文化进行保护,而这一构想受到刘晖的质疑。[14]田茂军指出,在民俗旅游中,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辩证的关系: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保护了,才有可能进一步的开发;合理开发也是一种保护,是一种发展性质的保护,而过度开发则是对文化的破坏和摧残。[15]张晓在研究西江的个案时强调,西江在搞旅游开发之前就要有措施先把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展起来。 [16]综合各个学者的研究来看,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是双重的:积极影响主要是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居民收入、为传统文化保护提供了动力和实践经验;[17]消极影响则主要体现在破坏了脆弱的原生态文化环境、造成民族文化的同化、商品化、庸俗化、舞台化,等等。[18]
本文界定民族文化为:各民族在其历史过程中创造并不断发展的具有特色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文化就是保护国家、民族的精神血脉,而其意义所在,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宣扬,更是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研究。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2 民族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
2.1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
旅游开发是为提高旅游地的资源吸引力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建设活动。在进行旅游开发时,要遵循旅游开发的原则,强化旅游开发的理念,明确旅游开发的主体,分析旅游开发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来进行旅游规划。文化传承的实就是文化再生,它是该民族对自身的完善,而不是单独的个人行为。文化传承也是民族意识的积累,是组成民族认同感的重要部分,具有强制性和非选择性。
民族旅游则是把少数民族及其特有的风俗习惯包装成旅游产品,以此满足游客需求的特殊形式。民族旅游以民族文化的差异作为吸引力,以文化的相互作用为过程,以不同文化的交融作为结果,具有民族性、神秘性、多样性等特点。民族旅游是以人文环境作为旅游资源的新型的旅游方式,其中的民族文化不仅仅是民族的代表符号,更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空间。
2.2 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旅游开发是创造经济收益的广泛方法。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之间表现为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旅游开发带来的商业文化侵蚀着民族文化,使得民族文化出现了庸俗化、同化、商业化等现象。而在旅游开发的进程中,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都发生了变化。这种改变在民族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中表现极为突出。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各地都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只为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从而忽视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旅游业的发展将带来一种主流的文化,使得当地的民族文化受到异文化的冲击,最终导致传统的民族文化资源流失甚至丧失。
事实上,适度地旅游开发对于传承民族文化也有积极的影响。旅游可以唤醒民族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性、提高民族文化主体的自豪感、增加民族文化的价值等。开发民族旅游“既是挖掘民族文化、展演民族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被价值化的过程”。 [19]而随着学术界对旅游开发的认识越来越理性,便提出了民族旅游开发其实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因此,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不是只有矛盾对立的关系,应该从民族文化的现状来进行旅游开发,充分利用适当开发的正面效应。旅游业的发展是经济价值转换的特殊形式,在民族文化价值发生变化同时,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根据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之间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个民族聚居地区的旅游开发应该以保护民族文化为首,其次才是发展其旅游经济。在没有意识到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之前,只以旅游经济发展作为条件,很难实现长久的发展。所以,以民族文化保护为核心的政策、旅游开发的准确定位以及对开发理念的审视,成为了加强旅游开发和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之间关系的重要前提。 梅葛文化旅游开发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60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