醚菊酯除了具有击倒害虫速度快、消灭杀害虫类多、药效持效时间长、杀虫药效活性高、对生长作物安全的特点。还对稻田蜘蛛等天敌安全。醚菊酯在棉花、果树、大豆、水稻、蔬菜、玉米和烟草等作物上的害虫防治方面效果显著,尤其是在水稻上防治稻象甲、稻螟虫以及在蔬菜上防治甜菜夜蛾、大豆食心虫等害虫效果较好。醚菊酯可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4]鳞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和等翅目害虫,如棉铃虫、桃蚜、褐飞虱、黑尾叶蝉、茶毛虫、茶刺蛾、瓜蚜、白粉虱、菜青虫、桃和梨小食心虫、烟草夜蛾、大豆食心虫、小菜蛾、玉米螟、茶树双线盗毒蛾、豆类红背安缘蝽等。
醚菊酯是唯一被允许在水稻、棉花等农作物上登记使用的拟虫菊酯类农药。它的药效持久性和药物起效性优于同类农药如吡蚜酮和烯啶虫胺。醚菊酯自2009年被列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的重点推广产品后,一直是农作物杀虫的首选农药。
醚菊酯的化学名为:2-(4-乙氧基苯基)-2-甲基丙基-3-苯氧基苄基醚,分子量:376.488
密度:1.073g/cm3,沸点:481.6°C (760 mmHg),化学结构如下图所示:
1.1 拟除虫菊酯发展概况
醚菊酯的结构中并无菊酸,但因为它的结构与菊酯类农药相似,灭虫机理、灭虫活性与拟除虫菊酯类似,仍可归于菊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根据天然除虫菊素的化学结构仿造合成并进行分子结构修饰而成的一类高效低毒的杀虫剂。
19世纪初,人们发现一种小花可以杀虫。自此,天然除虫菊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天然除虫菊有白花和红花两种,但只有白花的除虫菊含有灭虫的活性物质-天然除虫菊酯,花的部位天然除虫菊酯含量最高。人们通过种植、加工处理得到天然醚菊酯作为卫生和农用的除虫剂。它具有高效、低毒、环境兼容性等特点,但是容易失活,而且具有光不稳定性。于是,从20世纪初期开始,人们对天然除虫菊酯的结构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分子修饰改变它易失活、易光解的特点。
研究人员[5]发现活性除虫菊酯的化学结构都含有醇、酸和酯键三种官能团。由此,研究员们人工合成了第一代菊酯类农药如胺菊酯、苄菊酯等,与天然除虫菊酯药效极为相近,虽然低毒、高效却也易分解、易失活,不能广泛地应用于农业。为了克服第一代不稳定的缺点,第二代菊酯类农药因运而生。1973年英国的Elliott.M 博士通过分子修饰,用卤素取代菊酸结构中乙烯侧链上的两个不稳定甲基,合成了氯菊酯,这是第一个对光稳定的第二代菊酯类农药。此后,一系列的二代菊酯如:溴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等相继出现。它们具有高效的杀虫活性、灭虫谱广、对哺乳动物伤害小、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是目前在农业上广泛使用的一类杀虫剂。80年代初仅含C、H、O三种元素的醚菊酯被日本三井公司研发出来,相比与之前的含磷或者氯的农药,它的环境友好性大大提高,是目前国内外卫生、农业除虫的首选。
1.2 醚菊酯的应用
文献报道[2-5],王天桃等人通过以下几个实验对醚菊酯的药效进行了探究,(1)对家蝇和蟑螂醚菊酯半数致死剂量(LD50 )的测定。发现醚菊酯对家蝇毒力LD50为0.003 1~0.003 9μg/只,而对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2种蟑螂的毒力(P>0.05)无显著性差异;(2)药膜法对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两种蟑螂的毒力测定。醚菊酯对蟑螂的触杀作用在剂量降至13.5mg/m时,对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2种蟑螂的击倒速度明显降低,故建议在使用中醚菊酯的剂量不应低于54 mg/m。(3)实验室内喷雾杀灭蚊蝇的能力测定。发现相同条件下醚菊酯对蚊蝇的击倒和杀灭能力优于国产的氯菊酯。(4)现场喷雾灭蚊的能力测定。通过现场灭蚊效果观察中可以看出醚菊酯对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3种成蚊均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其击倒蚊虫的速度以及对蚊虫的消灭能力均优于氯菊酯等。 以邻氯苯酚为起始原料醚菊酯的合成(2):http://www.751com.cn/huaxue/lunwen_2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