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外用来控制微污染水中氨氮及DBPs前驱物污染的常用方法大致如下:
(1)折点加氯法:通过调节投氯量,改变水中氯和氨的比例,利用氯的强氧化性,将水中氨氮氧化成氮气去除。将氯气通入废水中达到某一点,在该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较低,而氨的浓度降为零。当氯气通入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就会增多。因此,该点称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称为折点氯化,折点氯化法除氨的机理为氯气与氨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该法所需设备投资较少,产生的氮气也无害,但液氯的贮存要求和处理成本也较高,目前国内最大的发生装置产氯量太少,并且价格昂贵,因此氯氧化法一般用于给水处理,将其用作深度脱氮。对于大水量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不太合适。
(2)强化混凝工艺:该法的原理是提高水中絮凝剂的投加量,以及调节pH值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铝盐和铁盐已被证明能容易地絮凝水中自然有机物,对水中DBPs前驱物的去除有时可高达60%。该工艺的缺点是难以去除水中溶解态的DBPs前驱物。
(3)吸附处理技术:该技术是用吸附剂吸附去除微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比较常用的吸附剂为黏土、沸石、活性炭之类。沸石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且其微孔孔径小、分布均,改性后的沸石更是收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青睐。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比沸石更大,来源广,对微污染水中的DBPs前驱物有很好的吸附效果[3]。该法的缺点是处理高效的粉末状的活性炭很难进行回收。
(4)膜分离处理技术:该法利用半透膜进行水中杂质的分离,是一种处理微污染水的高效手段,用来除去水中DBPs前驱物以及其它有机物,常见膜分离处理技术有微滤、纳滤、超滤以及反渗透。目前国际上对膜分离技术处理微污染水邻域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如利用纳滤膜循环技术对淮河水水样进行处理的研究,有效地去除了微污染水中的氨氮,且能达到引用标准[4]。
生物质炭-沸石复合材料是将生物质炭添加到改性沸石中,制成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集生物质炭和沸石的优点于一身。生物质炭的孔隙多、比表面积大、亲油性以及疏水性都较好。而沸石是无毒、无、无污染的天然吸附剂,经改性后的吸附能力得到提高。所以将两者结合形成的新型复合材料,能够同时吸附处理微污染水中氨氮和BDPs前驱物。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将改性沸石与生物质炭结合制备成能同步去除微污染水中氨氮和DBPs前驱物的复合材料,通过比较不同影响因素对复合材料去除微污染水中氨氮和DBPs前驱物效果的影响,为实际微污染水的处理提供有力的实验数据支撑 生物质炭-沸石复合材料对微污染水中氨氮及DBPs前驱物的去除性能(2):http://www.751com.cn/huaxue/lunwen_25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