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现状
我国基本上建立起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开展了空气主要污染物监测工作。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全国开始实施污染物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台的污染控制对策。各地普遍重视了城市空气质量控制,并对大气环境过程、大气污染物扩敞模型、功能区划分和总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但总体而言,还是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策略的结合,与城市空气质量的全过程控制还有相当的距离,无法满足目前使污染物排放总量小于空气环境容量的空气质量控制要求。
尽管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控制系统已经基本建立,但与国外发达圈家相比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构筑城市空气质量控制的技术支持环节上,具体表现为城市监测网络系统尚不健全,监测技术手段落后;缺少完整的污染源数据库和有效的污染物扩散数学模型;在制定污染控制决策时,随意性较大;环境质量信息笈布制度尚未全面建立等一系列问题。
1.2.2国外现状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市空气质量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污染源排放监测网络、污染物排放要素分析和污染源数据库、空气污染扩散模型、空气质量标准、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和一系列污染控制法规等构成。国外城市空气质量控制系统的框架见图1所示。
从20世纪50年代起,欧美国家就开始设计和建设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由于监测站点的高昂费用,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用最合理的点位,来真实地反映出城市地区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状况,但目前除一些经验规则外,还没有建立起通用的监测网络设计导则。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分为常规监测网和专题监测网。常规监测网是为区域性空气检测设立的,专题监测网是为监测局部的特殊污染而建立的。一般的常规监测网络是由国家或地方环保部门组织进行规划、点位布设、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等。部分的监测工作及仪器文修文护则委托外部公司负责。
在空气质量监测技术方面,西方国家以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为主,以被动式扩散管理监测为辅。自动连续监测由自动采样、自动分析、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通讯技术组合而成的监测系统,具有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时间分辨率高、仪器稳定性好、日常文护量小等优点,但有空间覆盖不足的缺点。为弥补固定自动监测点位空间分布的不足,西方国家大量布设被动扩散监测点位。被动扩散采用吸附剂而不是使用动力泵来采集空气污染物,点位选择和布设灵活,监测成本低、采样操作和实验室分析程序简单,适用于区域空气质量长期检测。
目前世界各国的空气质量监测项目多为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臭氧O3。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对苯类物质和二氧化氮NO2:十分关注;对二氧化硫S02的关注程度文持在较低水平上。发达国家对二氧化硫SO2。控制已达到很高水平,因此二氧化硫SO2的监测费用被削减到最低限度(仅限于长期趋势监测点和废气监测点);而对二氧化氮NO2。颗粒物PM10和苯的监测则有所加强,美国早在1997年开展了颗粒物PM2.5的监测。
英国空气质量控制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其工业化进程中,也曾通过有关法律来改善空气质量,由于具体措施不得力,没能解决替代能源问题,收效甚微。20世纪二三十年开始进行消烟除尘,但空气质量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污染加重。直至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以后才引起高度重视,有了转机。首先政府和公众真正重视了煤烟污染问题,通过立法,采取了划定烟尘控制区,工业企业搬迁,能源结构调整等措施,收到了明显成效。伦敦大气污染控制的经验表明,作为城市空气质量控制系统内容之一的能源结构调整、企业搬迁等政策和措施实施与消烟除尘等单纯污染物治理技术措施相比,前者作用更大,效果更明显。 城市空气质量研究+文献综述(3):http://www.751com.cn/huaxue/lunwen_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