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的七次大的改革,每一次都思考和回应现实教育中的问题,都在吸取前一次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展开以求更进一步的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在此期间被不断发展与振兴。科学技术就像一张迅速发展变化的脸,随着这张脸的变化,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我国启动了在新世纪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的顺利施行很大程度决定了课改的成效,如果没有它,美好的课改构想很难转变为中小学的实际教学成果。自身素质满足新课程教学要求的的教师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教师质量决定了课改能否成功。实施新课程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升化学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化学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化学教育严重偏离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为此,化学新课程重新明确了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并从内容、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那么与传统课程相比,化学新课程优势何在呢?当前初中化学教师的素质能否满足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呢?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具备哪些素质呢?这些都是当前化学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教师素质的理论研究
2.1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2.1.1 素质的涵义
素质,指的是一种先天性特征,和能力相近。发展到现在,它的意义已经推广到具体概念的社会和教育意义,通常可以定义为:质量是在先天性的个别的基础上,通过后期的教育培训以及自身努力而具备的参加一些活动的基本品质或能力。总之,素质是先天天赋和后天才能的“合金”。
叶澜说过:“素质的形成基础主要是父母给予的先天遗传,通过现实生活环境和教育培训而成长起来的稳定的基本品格。它是指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潜力,也指内化在人身体和精神结构中的社会文化因素。”素质反映的是人的内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内在可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来。在《教育大辞典》中素质有两种含义: 1.解剖和生理性的个人天赋,也被成为遗传素质。对于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来说,素质具有重大影响。2.指公民或一些特殊人才的基本素质。由此我们知道,素质的含义广泛,包含先天性成分,生物学基础也就是内部要素,也包括外部要素,主要是生活环境、精神文明的影响,是两者相互形成的整个机体的机能状态、身体状态和心理特点[1]。近年来素质的概念又有所发展,当然,这一概念的外延也会跟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丰富。
2.1.2 教师素质的涵义
教师素质,是指具备的可以顺利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根据基本行为准则调理与社会、集体、个人的关系的能力。国内研究者大都认为教育理念、道德修养、文化水平、能力素养、身体素养这5个因素组成了现代教师素质结构。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下,随着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结构的研究中出现了新的关注点,如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素质被给予了新的含义,在基于传统的“三笔字”的基础上增添了现代教育技术[2]。
2.2 新课程对化学教师的要求
2.2.1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的角色和观念转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角色产生了很大的转变,由传授知识的人变成学生发展的引路人,由主宰课堂的人变为创立民主关系的人,由管理严格的人变为激励学生自主发展的人,由执行课程的人变为研究课程活动的人。作为一个化学教师,可以在课上要求学生尊重实验事实,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可以用更科学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可以常常鼓励和表扬学生。当然,也可以不加选择的让学生做题而不考虑是不是确有必要,自己不做演示实验更不组织学生实验或活动,用冷漠的态度对待学生,用犀利的语言伤害学生的自尊等。不可否认,有的教师并没有“死揪”学生,考试成绩却并不差。一些化学教师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爱上化学,一些却让学生恨上了化学。在课程和教材一定的情况下,教师往往是教育和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通常,学生无法选择教师,校长、教材也无法决定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怎样讲。只有教师自己的意识决定其行动。在这方面,教师拥有自主权和影响力。因此,在新课程下教师观念的转变就显得特别重要,重视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3]。化学教师对化学本质的理解、对教育真谛的领悟直接影响教育理念的形成和转变,他们的教学智慧来源于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教学策略的转变和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具有的素质(2):http://www.751com.cn/huaxue/lunwen_61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