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滤膜材料的研究进展及种类
膜就结构而言可分为对称膜和非对称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依据膜孔径(或截留分子质量)的不同,可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微滤膜主要用于截留悬浮固体、细菌,超滤膜主要用于截留大分子有机物、蛋白、多肽等,纳滤膜主要用于截留小分子有机物、染料、重金属离子等,反渗透膜主要用于截留无机盐如氯化钠等。目前已开发的在药工业中应用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有微滤、超滤、纳滤及反渗透等。微滤、超滤、纳滤及反渗透4种膜的透过机制基本相同,都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过程,当膜两侧存在一定压差时,可使一部分溶剂及小于膜孔径的组分透过膜,而微粒、大分子、盐等被膜截留下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其差别主要在于被分离物颗粒或分子的大小和所采用膜的结构与性能。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各有特点,因而各有其特定的场合。微滤可单独使用,进行杀菌、除颗粒,也可作为其他膜过程的前处理;超滤则主要用于截留包括病毒、热原及蛋白质、明胶等大分子,并将其浓缩,此前要使用微滤进行预处理;纳滤和反渗透主要用于处理分子级的物质,但反渗透过程前也需要用微滤进行预处理,以保证膜的寿命。在中药现代研究中,应用较多的是微滤及超滤技术,尤其是超滤技术,而且近年来超滤技术与其他分离技术(如大孔吸附树脂)的联合使用已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3]。
目前国内已商品化的微孔滤膜及应用较广泛的品种主要有以下几类[4]:
①混合纤文素(CN-CA)
②聚酰胺类
③聚醚砜(PES)微孔滤膜
④聚氟类
⑤聚碳酸酯和聚酯类
⑥聚烯烃类
⑦无机基材类微孔滤
1.1.4 微滤技术的分离机制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以具有选择 透过性的膜为分离介质,使用半透膜的分离方法,在常温下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时对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浓缩、纯化。膜分离技术主要是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薄膜,物料依据滤膜孔径的大小而通过或被截留,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流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操作。现已应用的有反渗透、纳滤、超过滤、微孔过滤、透析电渗析、气体分离、渗透蒸发、控制释放、液膜、膜蒸馏膜反应器等技术。微滤的过滤原理有3种:筛分、滤饼层过滤、深层过滤。微滤膜的分离机制十分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基于现已进行的研究,微滤膜的分离机制为筛孔分离过程,膜的物理结构对分离起决定性作用。此外,吸附、膜表面的化学性质和电性能等因素对分离也有影响。
1.1.5 微孔滤膜的应用
微滤膜是膜分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基于筛分原理。微滤介于常规过滤和超滤之间, 通常截留粒径大于0.05μm的微粒,多采用对称微孔膜, 膜的孔径范围为0.1~5μm,主要用于药液的澄清,实现 固态微粒、胶体粒子等
与水溶性成分分离,常作超滤的预处理过程。微滤膜材料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两类。有机材料有纤文素酯类、聚矾、聚丙烯等,无机材料包括金属、 陶瓷、金属氧化物、玻璃、沸石等。与有机膜相比,无机膜具有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抗污染性强、易清洗、机械强度高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
1.1.6 微孔滤膜的应用领域
它主要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卫生、电子、化工、环境监测等领域,如科研和环保部门对水和空气的检测分析、电子工业的空气和纯水净化、食品工业食用纯净水制造、医药和制药业用水的除菌和除微粒等。 微孔滤膜在药品处理中的应用(3):http://www.751com.cn/huaxue/lunwen_6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