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类缓蚀剂主要包括聚乙烯类,POCA等一些低聚物的高分子化学物。
(2) 根据对电化学腐蚀控制的部位,可分为阳极型缓蚀剂、阴极型缓蚀剂及混合型缓蚀剂。
(3) 根据生成的保护膜种类,可分为氧化膜型缓蚀剂、沉淀膜型缓蚀剂、吸附膜型缓蚀剂。
缓蚀剂可被金属表面吸附,改变金属与溶液界面的双电层,阻止氢离子放电,从而减少酸对金属的腐蚀。但缓蚀剂不会对金属氧化物产生吸附作用吸附,故对除锈的过程和速度没什么影响,这样就减少了金属基体的溶解的作用。Lore.Z fnasfeld[6]已经提出关于缓蚀剂用界面抑制及相面抑制的两种反映机理。
缓蚀剂的发展过程:
60~70年代,印度的Desai.M.N教授等先后阐述了有关铜、铝及其合金在工业冷却水、酸液、碱液及盐类溶液中,各种有机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的研究结果。缓蚀剂的品种涉及广泛,有苯甲酸、硫脲、苯酚、苯胺、醛类及其各种衍生物。[7]
70年代末,华中理工大学与四川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处合作研制出7701复合缓蚀剂,在我国四川第一口7000m(井下温度196℃)超深井压裂酸化应用获得成功,解决了我国油井酸化缓蚀剂的技术难题。
80年代末90年代初,华中理工大学郑家焱等研究出高温180℃浓盐酸酸化缓蚀剂86012G(季铵盐复合物)和150℃盐酸酸化低点蚀缓蚀剂84012T及87032A(季铵盐化合物),分别在胜利及大庆油田中应用获得成功。同期中科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陈家坚等成功研究出IMC2302G、IMC2802ZS油井及集输油线缓蚀剂,在吉林、中原油田应用获得较好的效果[7]。
李德仪在90年代初期,推出一批锑化合物作为高温酸化剂及缓蚀增效剂,可供筛选的有Sb2O3、Sb2O5、SbCl3、K4Sb2O7等[8]。
1.2.2 阻垢剂
阻垢剂是指具有能分散难溶性无机盐,阻止或抑制、干扰其在材料表面的沉淀、结垢功能的化学品。工业水中加入阻垢剂可以有效阻止水垢产生,提高金属及其他设备的使用寿命或传热效果[9]。
阻垢剂分为以下几类:
(1)羧酸类阻垢剂:马来酸酐类聚合物阻垢剂、丙烯酸类聚合物阻垢剂、马来酸酐—丙烯酸类聚合物阻垢剂。
(2)磺酸类阻垢剂:由磺酸单体聚合而成,在羧酸类聚合物阻垢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结构上含有大量羧酸基团及磺酸基团。
(3)含磷共聚物阻垢剂:该聚合物可分为膦酞基酸(POCA)和膦酸亚基聚羧酸两类。该类阻垢剂对Ca2+、Mg2+、Zn2+等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螯合能力。
(4)环境友好型阻垢剂:采用无磷或低磷的配方,可生物降解的一类阻垢剂[10]。
阻垢剂的阻垢机理:
(1)鳌合增溶作用:阻垢剂与冷却水中的Ca2+、Mg2+等阳离子形成稳定的可溶性螯合物,且这种螯合物一般是可溶于水的,从而使水中Ca2+、Mg2+浓度提高,进而抑制水垢的产生[11~12]。
(2)阀值效应:向水中加入的集中阻垢剂,使大量的离子稳定的存在于溶液中[11~12]。
(3)凝聚与分散作用:聚羧酸类聚合物阻垢剂,在冷却水中解离所形成的阴离子与碳酸钙碰撞,会产生物理化学吸附,并在微晶粒表面形成双电层,使碳酸钙表面带负电荷。阻垢剂同时可吸附多个相同电荷的微晶,又因为静电斥力可防止微晶彼此碰撞,从而阻止了较大的晶体的形成。在吸附产物与其它阻垢剂分子发生碰撞时,将已吸附的晶体转移过去,微晶粒呈现均匀分散的现象,从而组织了晶粒间和晶粒与金属表面的碰撞,减少了冷却水中的微晶核数,将碳酸钙稳定于溶液中[13]。
(4)晶格歪曲作用:冷却水中水垢结晶成长的过程中,阻垢剂被吸附在结晶上,晶体就会发生歪曲,或使晶体内部的分子间作用力增大,从而使晶体不稳定,易于破裂,使其不能成长为较大结晶[11~12]。 重型汽车水箱用缓蚀阻垢剂的开发(3):http://www.751com.cn/huaxue/lunwen_65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