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地持续出现灰霾天气,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但是气象局的官方数据显示北京市的大气质量是“良好”,最多是“轻度污染”,同时,美国大使馆监测的PM2.5的数值是五百多,监测数据的差异让普通民众对大气质量产生质疑。是否有监测PM2.5,被认为是空气评价反差巨大的原因。虽然空气中不同直径的颗粒物都可以降低能见度,不过和大直径颗粒物相比,直径更小的PM2.5会降低更多的能见度。
1.1.2 PM2.5的定义
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的首字母缩写,中文意思是颗粒物。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上面说的“直径”指的是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直径”,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直径。通常空气中的颗粒物不是规则的球形,所以决定了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需要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把PM2.5与直径更大的颗粒物分开,而不是单纯的使用孔径为2.5微米的滤膜来实现分离。为了更形象的了解PM2.5的大小,和人类头发做个对比,头发的直径在70微米左右,它的直径比人的头发丝直径的1/30还要小。 PM2.5和头发砂粒对比图
1.1.3 PM2.5的性质
能见度的降低就是有颗粒物阻挡了可见光的传播。根据《2010年灰霾试点监测报告》,在灰霾天气,PM2.5的浓度明显比平时高,PM2.5的浓度越高,能见度就越低[1]。颗粒物的直径越接近可见光的波长,对光散射的能力越强。主要的可见光波长在0.4-0.7微米,与PM2.5的主要组成成分相进。对于同一城市,不同区域PM2.5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
理论计算的数据也清楚地表明这一点:粗颗粒的消光系数约为0.6平方米/克,而PM2.5的消光系数则要大得多,在1.25-10平方米/克之间,其中PM2.5的主要成分硫酸铵、硝酸铵和有机颗粒物的消光系数都在3左右,是粗颗粒的5倍[2]。所以得出结论,导致灰霾天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PM2.5的存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中再度就是否纳入PM 2.5、臭氧(8小时浓度)指标征求意见,2012年会在重点区域和省会城市展开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国家规定PM2.5将在2016年实施限值标准,并严格了对PM10、氮氧化物等标准,提高了监测数据统计有效性要求。政府工作报告称,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
2010年9月28日消息,NASA的科学家们日前发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展示了长期来全球PM2.5悬浮颗粒分布状况。在这张2001- 2006年间平均全球空气污染形势图上,全球PM2.5最高的地区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中国的这些地区全部高于50接近80。不监测PM2.5,城市的空气质量达标率为80%,不达标率为20%;当监测PM2.5后,情况却会正好相反。 全球空气质量地图
1.1.4 PM2.5的组成
PM2.5的组成十分复杂。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各种金属元素,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钠、镁、钙、铝、铁等,也有主要是由工业生产产生的重金属元素铅、锌、砷、镉、铜等。PM2.5主要由于人为排放,包括一次工业排放的和二次转化生成的。一次排放气溶胶指的是源自燃烧过程的粉尘、扬尘、道路扬尘、厨房烟气(以微粒形式直接从发生源进入大气)。二次转化是指由二氧化硫、氨气、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在大气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气体(在大气中由一次污染物转化而生成)。自然天气的变化过程也会产生少量的PM2.5,如沙尘暴、发生森林火灾的烟尘、海水溅沫蒸发而成的盐粒、火山爆发的火山飞灰、花粉传播、工业和运输业上用的锅炉、各种发动机里未燃尽的燃料所形成的烟、采矿和采石场磨材和粮食加工时所形成的固体粉尘、人造的掩蔽烟幕和毒烟、真菌孢子、细菌等。虽然PM2.5也会由自然变化过程产生,但主要还是来自于人为工业生产和生活排放。 PM2.5的采集与浓度对比研究(3):http://www.751com.cn/huaxue/lunwen_70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