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NaF和有机酸对稀土渣中钍的析出规律研究(3)

时间:2021-03-18 19:59来源:毕业论文
由于稀土矿含有多种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稀土工业采矿、选矿、金属湿法分离、金属和合金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这些固废中含有能被水浸出

由于稀土矿含有多种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稀土工业采矿、选矿、金属湿法分离、金属和合金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这些固废中含有能被水浸出的多种重金属和氟化物随水体迁移对周围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危害,对居民健康存在潜在危害。如何安全处置稀土工业固废是环境保护主要关心的问题。对稀土工业固废浸出液的毒性及危险性类别进行鉴定,为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开展对稀土工业固废的浸出特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稀土固废放射污染国内外研究现状

1.3我的研究猜想

通过了解了国内外的一些关于稀土渣的研究状况,我思考的是如何能让稀土渣中的放射性核素更多的浸出。

由于我国南方矿中含有比较多的硅及其化合物,它可能包含着一些放射性核素在其中,需要将其破坏,所以我选择氟化钠,猜想氟化钠中的氟离子与南方稀土渣中的硅元素反应,生成SiF4,从而将硅包含的放射性核素释放出来,从而提高放射性核素的浸出。

考虑到稀土渣长期堆放在空旷地,会被雨水甚至酸雨淋,所以我们需要模拟酸雨条件下浸出的稀土渣的放射性,了解酸雨条件下放射性是否有所变化。不能选择太强的酸,又要其加热到一定温度可以跑掉,所以我选择有机酸中第一大酸的柠檬酸。

它加热至175 ℃时它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剩余一些白色晶体。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有3个H+可以电离,可调节pH值范围比较大;可侵蚀岩石,导致矿物发生分解和溶解作用。

1.4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论文的题目为“NaF和有机酸对稀土渣中钍的析出规律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到要想准确测定稀土废渣浸出液中钍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AES) [10]及其它测定方法比较理想。但是我们实验室没有这方面的条件单独测定钍的含量,只能测量总α、β放射性活度、个人剂量、γ能谱测量和3H、14C和氡子体等。因为稀土渣中的放射性主要来源于钍,所以我们转而研究稀土渣的放射性活度,从而基本反映钍的析出规律。

(1)对江苏地区某一稀土矿企业的采样的固体废物进行调查分析。对生产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采样测量,得到其放射性比活度。 

(2)固体废物分别加以NaF和有机酸用水浸泡,测量浸取液的放射性活度,模拟自然条件下固体废物中放射性核素向环境中的转移,评价其露天存放的安全性。

(3)根据所测得结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11] 、《放射性废物分类标准》[12]和《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等国家法规和行业标准,对所测量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对其处理处置给出建议。

本论文拟采用的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

第2章 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概况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2.1稀土资源的分布概况

我国的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山东等地。自1927年丁道衡教授发现白云鄂博铁矿,1934年何作霖教授发现白云鄂博铁矿中含有稀土元素矿物以来,中国地质科学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总结中国地质构造演化、发展的特点,运用和创立新的成矿理论,在全国范围内发现并探明了一批重要稀土矿床。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现并探明超大型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江西、广东等地的风化淋积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现山东微山稀土矿床,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四川凉山"牦牛坪式"大型稀土矿床等。这些发现和地质勘探成果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资源保证,同时还总结出中国稀土资源具有成矿条件好、分布面广、矿床成因类型多、资源潜力大、有价元素含量高、综合利用价值大等最基本的特点。 论文网 NaF和有机酸对稀土渣中钍的析出规律研究(3):http://www.751com.cn/huaxue/lunwen_7181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