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环太湖经济圈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分析(2)

时间:2018-07-31 22:00来源:毕业论文
3.2 环太湖经济圈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分解 4 3.3 环太湖经济圈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集聚 5 3.3.1 全域模型分析 5 3.3.2 局域模型分析 6 3.4 环太湖县域经济增长的


3.2 环太湖经济圈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分解    4
3.3 环太湖经济圈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集聚    5
3.3.1 全域模型分析    5
3.3.2 局域模型分析    6
3.4 环太湖县域经济增长的收敛与发散    7
4 主要结论    9
参考文献:    11
环太湖经济圈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分析
1 引 言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地存在资源禀赋、制度、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从而带来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差异自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主要分为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和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两大类。区域均衡发展理论以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论、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斯特里顿的平衡增长理论、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和纳尔森的低水平陷阱论为主。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以佩鲁的发展极理论、廖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论、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和威廉姆逊的倒“U”型理论为主。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发展的“函数”[1],是区域发展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2]。自19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先后形成了杜能的农业区位论[3]、韦伯的工业区位论[4]、克里斯塔勒的城市区位论[5]、廖什的市场区位论[6]、佩鲁的增长极理论[7]和弗里德曼的中心—边缘理论[8]等,这些都为空间结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建国初期,国内区域空间结构的理论研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研究有很大进展。典型代表是陆大道的“点—轴理论”[9]、叶大年的“对称分布模式[10]及陆玉麒的“双核结构理论模式”[11]。
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下,区域经济差异在空间上就表现为该区域某一时段的经济空间结构,区域差距变化在空间上就表现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国内外学者对于区域经济差异和经济空间结构展开了大量的研究[12-16],但是多偏重于某一方面,将二者联系起来文献并不多见。
本文把区域经济差异与经济空间结构相联系,把环太湖经济圈当做研究对象,采用变差系数、泰尔指数和空间自相关的研究方法,从时间的角度和空间角度分析环太湖经济圈县域经济差异问题,为未来环太湖经济圈全面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区域、数据选取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及数据选取
环太湖经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是东部沿海地区。因其毗邻上海,经济在上海的带动下发展较好。环太湖地区地处中国对外开放的南北线和东西线的交汇点,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工业就发源于此。同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也出现在环太湖地区。因此,环太湖地区有着非常雄厚的经济基础,经济水平高。环太湖地区科教文化事业发展较好,文化昌盛,科技水平高。包括苏州、常州、无锡、湖州和嘉兴在内的环太湖经济圈现已是环太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地区。
本文研究的环太湖经济圈包括苏州、常州、无锡、湖州和嘉兴,将各地级市市区和各县级市作为研究单元,选取5个地级市市区和16个县(市)。采用2004-2013年间的数据。人均GDP很好地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广泛应用于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结构相关研究。本文采用人均GDP这一指标对环太湖经济圈经济时空差异及空间结构演变进行研究。数据资料来源于2005—2014年《苏州统计年鉴》、《无锡统计年鉴》、《常州统计年鉴》、《湖州统计年鉴》和《嘉兴统计年鉴》。 环太湖经济圈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分析(2):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2077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