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 610,224.52 340,902.81 179% 1.90%
2008年12月 475,166.60 314,045.00 151% 1.20%
2007年12月 403,401.30 265,810.31 152% 6.50%
表4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网站
从这表格表4可以看出,从2007年到2011年,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在2007年和2008年还处在GDP的150%附近,到了2009年开始,M2就一直约等于GDP的180%。而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并没有很大的变化,经济结构没有很大的转型,依旧是出口加工型。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产差距如此大,意着物价的上涨,通货膨胀的到来。
观察我国2007年到2011年的CPI指数,更能从数据观察上验证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理论:从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加大货币供应量以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2009年12月的广义货币供应量较之2008年12月的数据有明显的增长,是2008年12月M2的128%,同时,CPI指数也节节攀升,特别在2010年间翻了2.4倍。
3.4 计量分析
单纯通过数据的观察与货币流向的分析,并不足以精确的分析货币供应量M2和CPI之间的关系。利用EVIEWS软件的经济计量作用来分析经济数据,更能得出两者之间的确切关系。
3.4.1 CPI与M与Y的关系
在公式MV=PY中,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小,对公式的影响度不大,因此忽略V的因素。用CPI表示物价,通货膨胀力度。
建立模型一如下:
Log(RP)=log(M)+log(Y)+c
其中:
C为常数项;
RP代表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CPI;
M代表广义货币量M2;
Y代表GDP;
可用数据:(由于GDP只有季度数据,没有月度数据,所以取2008年1季度至2011年4季度的数据作研究) 弗里德曼的通胀货币论在近期我国的检验(7):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2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