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中国市场巨大需求,此计划一出台就得到了许多外国企业的关注。当时,德国西门子占据了国内的主要市场份额,但由于不愿意让出其核心技术,最终被其他的竞争对手挤出了中国市场,法国阿尔斯迪、日本川崎重工和加拿大庞巴迪三家公司在这场“用市场换技术”的项目中取得胜利。2005年,德国西门子公司为了挽回之前的损失,主动示好,与铁道部签订了框架协议,中国首次引进了60列时速约300公里的高速列车及技术项目。
之后,中国高铁行业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引进到自主研发的飞跃。2010年12月3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和谐号”CRH380高速列车在试验运行中达到了481.6公里,中国铁路创造了世界新纪录,中国高铁产业迅速的崛起震惊了全世界。如今,每天大约有1000列“和谐号”在中国铁路上飞驰,输送旅客近百万人,缩短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路程时间,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效率。高铁不仅提供了舒适、快捷、安全的出行方式,而且极大地缓解了传统铁路的运输压力。
(二)存在的问题
1、线路分布不均
根据2015年2月更新的中国高速铁路线路运营图可以看出,我国高铁线路分布不均,东部网络密度明显高于西部,长江以南线路多于长江以北。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直辖市,以南京、杭州、武汉、广州、郑州等为代表的省会城市,拥有线路较多,基本涵盖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路线,呈十字分布,设置较为完善。而在西部地区,总体而言线路明显较少,大多为某一线路的终点站。西南地区的线路多于西北地区,主要交通枢纽为成都、重庆、桂林、南宁和乌鲁木齐。
这一现象主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特色相一致。中东部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人口较为稠密,客流量更大。根据2015年12月公布的最热门的十大高铁出行城市数据来看,南方具有压倒性优势,按热度顺序排列分别为:上海、广州、北京、杭州、深圳、武汉、南京福州、长沙和厦门 。除北京外,其他九座城市均位于南部地区。同时,最热门的十条高铁线路也随之出炉,分别为广深、沪杭、沪宁、沪苏、京津、深圳-潮汕、潮汕-广州、无锡-上海、普宁-深圳、广州-珠海 。不难发现,只有一条从北京至天津的线路位于北方地区,其余9条线路集中于东南地区。
另一决定因素是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形特色。东部地区地势较为平缓,大多为平原、丘陵地形,高铁建设较为容易。西部地区海拔高、多山、地势陡峭,加上恶劣天气,特别是西藏地区的高原气候和极冻天气,对于铁路建设带去了极大的困难。
2、票价较高,上座率不高
高铁票价过高是民众讨论的焦点之一,大部分人认为高铁票价与人们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不相契合。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185元,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11422元。城乡差距大,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差距巨大,是我国的现实国情。在春运期间,特快车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而动车、高铁却仍有余票。普通的务工人员回家还是宁愿选择票价更低的“慢”车。
另一方面,高铁还面临着来自航空公司的挑战。京沪高铁票价二等座为553元,一等座为933元,而东航经济舱票价大约在1000元左右,碰上打折甚至可能出现低于高铁票价的情况,像春秋这种廉价航空公司,更是推出了上海飞石家庄,赠送石家庄至北京高铁票的套餐,只需要248元。除了价格,时间上航空公司也更占优势。从上海直飞北京仅需 2小时15分钟,而高铁需要 5小时35分。虽说机场有进关出关、拿行李和离市区远的问题,但除了商务出差人士,不赶时间的普通民众还是宁愿选择票价更低的出行方式。 中国高铁行业国际化成长之路探索 (3):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50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