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华西村实行“一分五统”政策,因此各村的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具有相似性,其中华西一村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为了研究的方便性,本文以华西一村为例对华西村进行研究,通过从不同方面分析华西村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寻找失地农民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改善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这对于改善华西村失地农民的生活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2 华西村失地农民生活现状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失去土地后的农民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而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收入方面、就业方面、社会保障方面以及消费方面。通过研究华西村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我们才能从不同方面说明失去土地后的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否得到了改善。
2.1 收入方面
通过走访村民,我们了解到华西村失地农民的收入情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2001年以前,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的村民人均年收入为8800元;2001年以后,农民的收入出现了一定的增长,到2013年村民的人均收入达到26000元 。 华西村农民失去土地前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务农,而失去土地后的收入则是通过政府补贴和打工 获得。华西村农民失地前和失地后收入来源见表1。
表1 华西村农民失地前和失地后的主要收入来源
务农 政府补贴 打工 其他
失地前
失地后 55%
8% 5%
34% 36%
46% 4%
12%
数据来源:对华西村失地农民调查数据整理所得
2.2 就业方面
由于农民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农业户口而且居住在农村并且从事劳动生产,因此,农民在失去土地前最主要的职业就是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通过对华西村失地农民的走访调查了解到:失去土地后的劳动力很难找到与农业相关的工作,大部分失地农民都只能从事一些不熟悉的行业,例如:重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在华西一村3323名失地农民中,未就业的劳动力达到5.6%,在华西企业工作的劳动力仅有551人。
2.3 社会保障方面
通过对华西村村民居委会主任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华西村2013年社会保障方面的情况,华西村失地农民享受每人每年900~1050元的粮食补贴。在2010年,华西村为全村失地农民办理失地农民转城保,针对未达到退休年龄并且有社保的对象,缴纳未满15年的补足15年工龄,并返还一定失地农民补偿款;对缴纳满15年的对象,一次性补偿23809元或者退休以后每月领取200元保障金。华西村对未缴纳社保的对象,如果他们一次性交纳8086元,可以享受15年工龄以及13.5年的医疗保险。华西村对于已达到退休年龄有社保的对象,一次性补偿23809元或者每月领取200元;对于已达到退休年龄但无社保的对象,市镇政府每月发放500元,华西村每月发放180元[2]。
2.4 消费方面
消费水平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可以衡量家庭总体生活水平质量。通过对15户失地农民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华西村失地农民在失地后消费总支出增加,而且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比重明显加大:失地前的恩格尔系数平均值为34.8%,失地后达到38.7%。虽然随着经济实力的发展,物价呈现上涨趋势,但失地农民在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明显增加。从消费支出结构方面来看,有35%的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前支出主要用于农产品采购,有24%的农民支出主要用于生活品的采购,只有21%的农民认为饮食是最大开支;但在土地被征收后,比率变化为0%,25%,51%。之前和之后的数据表明,由于失去土地的农民就业方向也改变了,不再从事农业工作,因此不需要购买农产品[3]。这也同时引起了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从以前“吃自己的美食”的小农经济模式到现在“想吃什么就买什么”的市场经济模式,这种变化也直接影响着家庭支出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恩格尔系数的上升。此外,我们了解到失地农民在教育方面也开始逐渐重视起来,这种改变不仅有利于自己子女的发展也促进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华西村失地农民生活状况分析(2):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60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