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 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贸易理论。比较优势可以表述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
传统的以H-O理论基本上是一个静态的理论体系,缺乏动态的眼光分析各国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为了克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缺陷,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在H-O理论的框架之外寻求新的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选择,目前在这方面最有影响的理论是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一国的贸易优势并不像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宣称的那样简单地决定于一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汇率,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国的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由于当代的国际竞争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创造和吸收,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日益超出单个企业或行业的范围,成为一个经济体内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国的价值观、文化、经济结构和历史都成为竞争优势产生的来源。
H-O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要素合作型FDI是该理论的扩展,其基本原则是转移可流动要素与不可流动要素的结合,提高各类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要素禀赋则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率,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2、我国纺织品出口现状与特点
2.1 纺织品出口的规模
2.1.1 我国纺织品出口占全球纺织品贸易的比重
2011年以来,尽管国际需求疲软,国内生产要素成本持续攀升,我纺织服装出口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占全球纺织服装出口份额逐年提高,据WTO统计,2011年至2015年,全球纺织服装出口分别为7118亿美元、7066亿美元、7661亿美元、7998亿美元、8134亿美元。我纺织服装出口分别为2479亿美元、2549亿美元、2840亿美元、2984亿美元、2838亿美元,占全球出口比重分别为34.82%、36.%、37.07%、38.55%,39.67%,年均提高1个多百分点。就出口规模而言,无疑是惊人的,其强大的竞争力也给其他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纺织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们对此提出反倾销和进行“特保”,也成为常见现象。文献综述
2.1.2 我国纺织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
从图1中可以看到,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额基本随着外贸总出口额的增大而逐年递增,但是图2显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外贸总出口额的比重却呈现出一个递减的趋势。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在我国外贸总出口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减小,这一点表明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急需要调整竞争优势,转变成为技术密集型已经是当务之急。
而在2015年,中国外贸再次遭遇寒流,出现了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后7年来的又一次出口降低。纺织品服装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代表,同样遭遇打击,全年出口下降5.1%,其中出口下降幅度已经超过全国货物贸易出口下降的幅度,贸易顺差同样出现下跌。不过此次下降的原因与2008年不同,2008年是由于全球突发性金融危机导致贸易量急剧收缩,而2015年出口下降则更多由于我国传统出口优势逐渐消失,以及内外部不利环境叠加导致的出口结构性下跌。 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3):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67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