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已经逐渐发展为贸易大国,与世界各国均有广泛联系。中国制造的产品出口到了全球各地,满足了各国人民的生活需求,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这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但长期以来,在对外贸易政策制定中,我国更多关注得是进出口的限制与激励的程度、手段,对产品原产地的认定却缺乏应有的重视,其结果是遍地的“中国制造”,引起了许多国家对“中国制造”产品的防范,加剧了我国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各国因而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限制,使我国在重要的对外贸易关系中陷入不利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除频繁遭受国外的反倾销调查外,出口产品被提起反规避调查的案件也日益增多。外国反规避专门立法中制定了更严格的原产地规则,使得我国企业频繁遭受国外的反规避调查,成为国际反规避调查的最大受害国。
值得指出的是,美国作为世界上原产地制度最悠久的国家,其不仅充分运用该规则文护国家经济利益,甚至还将该规则运用于国家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可以说已经将该规则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反观我国,现存的原产地规则存在原产地标准简单化、原产地标记保护不利、反规避条款设置笼统等问题,对该规则能起到的经济作用与非经济作用还没有深刻的认识,相关研究成果也很少。
因此,对我国原产地规则进行研究有重大的现实和经济意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原产地规则是推动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充分参与世界贸易体系、制定和调整我国有关国际贸易政策、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前提条件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原产地规则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介绍了我国原产地规则
的基本框架和与原产地规则相关的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以WTO《原产地规则协议》为指导原则,结合我国的原产地规则,提出了完善我国原产地规则的若干建议。
2 原产地规则概述
2.1 原产地规则的概念
货物的原产地,从其最基本的涵义来说是指货物的最初来源地,即货物的开采地、提取地、收获地、生产地、制造地或加工地。人们经常在市场中看到标有“Made in India”的玩具、标有“Made in US”的名牌服装。作为消费者,也会注意到一些特殊产品的原产地信息,如标有“法国制造”的葡萄酒、“日本制造”的电视机、“意大利制造”的皮鞋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原产地已经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标签,其在不断的使用中还附载了新的经济和文化因素。
货物原产地具有唯一性,即一种产品无论在国际贸易流通中经历了几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制造或加工,其最终标示的原产地只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产地。当一件商品完全使用某国的原材料和资源在该国进行生产、制造、加工时,此商品的原产地自然十分易于认定。可随着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发展,一项产品往往在几个国家或地区内经过数道生产和制造工序才得以形成。而究竟以怎样的方法和标准来确认这些国际化产品的原产地,便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由于国际贸易中的绝大多数产品的生产与构成都涉及多个国家,判定它们的“国籍”不能简单地以产品的出运地、加工组装地为标准。正确判断进出口产品的国籍是一项非常复杂、政策法律性很强的工作。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各国逐渐演化成以最后一个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国家作为多国产品原产地的原则。例如,美国1886年一则案例指出,“实质性改变”是指,这种改变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新”产品,否则将不能视为美国产品。 试析原产地规则在我国的应用及其完善(2):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8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