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是公司资本运营的重要手段,也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在我国证券市场上进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重组的频率也越来越快,资产重组的重要性也逐渐显露出来。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进行研究,特别是从市场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与股票投资收益的关系,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收集了2010年上市公司所有的资产重组样本,严格按照条件筛选剔除了其他可能干扰研究结果的重大事件,力求结果准确、客观。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国内外实证研究中广泛采用的事件研究法,较多地使用图表数据做实证描述,并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进行验证。本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样本进行分类,利用模型得出一般性结论。总之,希望通过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与股票投资收益关系的研究,可以发现以往资产重组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可以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为实际运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本文所有研究内容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交代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并简单回顾了我国资产重组的历程;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总结了一些有代表性和对本文具有借鉴意义的国内外文献;第三部分是资产重组与股票投资收益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概述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实证研究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第四部分是模型的构建,运用事件研究法进行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然后对模型所得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第五步部分是结论与建议,系统总结实证结果的结论,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1.2 我国资产重组历程简单回顾
1993年9月,深圳宝安集团通过其上海公司在证券市场购买了上海延中实业股份公司总股本19.8%的股权,由此拉开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序幕。根据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发展的制度性特征可以将其分为试点阶段、初级阶段、发展阶段、新阶段四个阶段。
(1)试点阶段(1990年-1993年)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运行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的开始,也意着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开始。在此期间我国证券市场本身还处于试点阶段,在这个市场中的资产重组自然也处于试点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法律制度和监管严重不足。整个资本市场的资产重组不成规模。上市公司数量较少,市场参与者各方对证券市场功能的认识也不够充分,企业还没有把资本市场的运作纳入企业的经营战略。没有国有股转让的先例,所有重组的目光主要集中在二级市场和三无板块(无国家股、无法人股、无转配股)。
(2)初级阶段(1994年-1997年)
以1994年4月恒通控股棱光实业为起点,重点是1996年和1997年。这一阶段以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转让为主要特征,市场行为趋于理性化。在这一阶段,资产重组的动机是获取融资渠道。目标公司的选择多是处于衰退期的行业或产业周期低谷的行业,业绩普遍不佳。支付方式上既有较多的股权划拨,也有现金交易,更多的是以资产换股权。并购后多有注入优质资产,剥离劣质资产的行为。
(3)发展阶段前期(1998年-1999年)
在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这一重要阶段,上市公司重组次数大量增加,重组规模也愈演愈大。这一阶段,资产重组事件中控股权的转移明显增加。资产重组开始从单纯剥离不良资产转向注重体制改造,从片面追求利润套现转向注重产业升级,重视目标公司与收购公司的资产整合。重组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同时,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在进行资产重组过程的信息披露和会计处理等方面也陆续做出了规定,资产重组进一步规范。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与股票投资收益的关系研究(2):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9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