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4.3投影RPE,得到GA图像 14
4.4由投影图T得到GA的位置 15
4.5对2D SD-OCT图中的GA病变进行分割 16
5 GA的分割结果与分析 19
总结与展望 23
致 谢 24
参考文献 25
1 绪论
1.1 AMD的研究背景
AMD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眼部疾病,它能导致视网膜中心区域的持续性的视力减退。随着年龄的增长[1-4],患AMD的可能性会变得越来越大。在西方国家,老年人的严重视力下降或失明的首要原因就是AMD。而且在发展中国家,随着快速增长的经济,医疗水平得以显著的提升,老年人口比重逐年上升,患AMD的概率也在显著的上升。据统计,在美国,64岁以上人群的这种患病的概率在0.9%以上,而超过7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的概率达到28%。对于完全健康的人的眼睛,其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外节会周期性的进行更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会吞噬和消化从外节脱落的物质,从而维持了内环境的稳定,保持正常视觉。
在AMD的早期阶段[1-7],随着年龄增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清除光感受器细胞代谢产物的能力逐渐降低,代谢产物积聚在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之间的Bruch 膜内层,Bruch 膜因此变得越来越厚,慢慢地玻璃膜疣得以形成。更进一步的,会影响相对应的光感受器细胞以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并继发邻近的组织损害与萎缩,导致恶性循环,从而使得视网膜色素上皮进一步萎缩。论文网
在后期阶段,AMD被分为湿性AMD和干性AMD两种类型[1]。干性又称非渗出性,以黄斑区地图状萎缩(GA)为特征。在早期,脉络膜荧光可以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看见,但是之后脉络膜毛血管的萎缩越发严重,其会慢慢变得呈现弱荧光性。由于感光细胞的变性,视力缓慢的不断下降。所有确诊为AMD的患者中有80%到90%是干性AMD。湿性AMD,又被称为新生血管性或者渗出性AMD,虽然只占到AMD确证患者的10%到20%,却导致了80%的由AMD病症引起的视力下降。其以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oerascularigation,CNV)[5-7]形成为特征,导致渗出、出血,形成机化瘢痕,最终使得视力突然的下降,中心形成暗点或者视物变形。感光细胞被彻底地破坏,黄斑区下瘢痕化导致病变晚期的眼睛中心视力几乎完全丧失。在所有类型的AMD中,RPE起着关键的作用,RPE的分割对于研究GA的分割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1.2 RPE以及GA研究的现状
1.3 GA分割的意义
AMD是发达国家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34-37],其中GA患者约占严重不可逆视力损伤患者的20%。目前,全球大约有1.2亿人患有一只眼睛以上的AMD,其中约有100万人患有GA,同时其患病率到2030年还可能增加一倍。虽然人们知道GA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医学临床中的一个很大的挑战,然而关于其萎缩机制的病理原因还没有被人类完全理解。不同于新生血管性的AMD,GA通常进展的非常缓慢,在病情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对视网膜中心凹造成伤害。因此,早点发现并持续监测GA的病理进展,对于治疗GA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基于SD-OCT图像进行GA的定量分析,并针对现有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OCT眼科图像的详解 基于频域光学相干断层图像的地图状萎缩定量分析研究(2):http://www.751com.cn/jisuanji/lunwen_70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