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90年代兴起的名词“数字图书馆”起源于1993年由NSF、DARPA、NASA联合发起的数字图书馆创立工程。[30]
数字图书馆是对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发布和利用的实体,其形式可以是具体的社会机构或组织,也可以是虚拟的网站或者任何数字信息资源集合。它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水平的信息化服务机制。
“数字图书馆”从概念上讲可以理解为两个范畴:数字化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系统,涉及到两个工作内容:一是将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版的数字图书;二是电子版图书的存储,交换,流通。本文主要指的是第一种概念。
2.1.2 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研究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没有需要就不会有动机,只有需要却没有满足需要的目标或诱因也难构成动机。因此,只有当外界出现能够满足需要的对象时,需要才进一步转化成行为的动机,进而推动人们进行有目的的行为。用公式表示:
[5]
2.1.3 用户信息行为的定义
付关友[1]把用户的行为定义为在一定动机支配下的主体活动,其中包括了人表现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或行动。信息行为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行为,是指主体为了满足某一特定的信息需求在外部作用刺激下表现出的例如获取、查询、交流、传播、吸收、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行为。[1]
2.1.4 用户信息行为的特征
付关友[1]认为用户的信息行为的特征有一下几点:首先,信息行为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因而可以从认识论的角度加以研究;其次,信息行为由信息心理活动决定,因而可以利用心理学理论方法,即行为规律来研究信息心理;再次,信息行为始终伴随着人的主体工作而发生,研究信息行为应与研究主体工作行为相结合;最后,信息行为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主动行为,对人的信息行为可以从总体上控制和优化。
2.1.5 用户信息行为的分类
笔者综合文献[1][3]][4]中各个作者的观点,认为浏览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标记行为:增加书签、删除书签、保存页面、打印页面等;
(2) 操作行为:复制、粘贴、剪切、拉动滚动条、点击链接等;
(3) 重复行为:重复访问同一个页面等。
由分析可知,除了保存页面、打印页面、增加书签外,其他的行为都可转化为访问同一页面的次数和在页面上的驻留时间。[10]
2.1.6 用户搜索行为
王浩[31]把用户进行搜索的过程看做是一个查询词取舍的过程。用户首先输入一个查询词串,搜索引擎将根据这个查询词串返回一个URL集合。用户根据得到的URL集合修改查询串中的查询词,可能是增加、减少或替代部分查询词,然后提交新的查询词串,搜索引擎则又会根据新的查询串返回新的URL集合。如此反复,直到搜索引擎返回用户满意的结果,或用户放弃搜索。搜索用户提交的查询串类型一般表现为:纯中文、纯英文、中英文混合、数字、字符、符号以及它们之间互相混合等。[31]
2.2 行为意图、偏好、兴趣等概念
2.2.1 行为意图
意图是比较清楚地意识到要争取实现的目标和方法的需要。意图作为动机是推动人去行动的现实力量。而行为意图正是驱动用户进行某些行为的意图。通常我们可以通过用户的某些特定行为来推断出隐藏在其后行为意图。
2.2.2 偏好
在心理学中,偏好可以指个人对一组物件表现于作决定的时候的态度。[32]偏好在心理学最常被定义为个人决定喜欢物件与否的判断。[33]偏好可能会随着时间而转变,这些转变可以表现在作选择的过程之中[34],可以是无意识的。 数字图书馆网站用户浏览行为意图兴趣捕捉研究(3):http://www.751com.cn/jisuanji/lunwen_9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