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残余应力和时效处理
(1)残余应力的形成
无外力影响的零件放久了也会产生变形,这主要是由残留在零件内的应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残余应力作祟。一般来说铸铁件的内应力比焊接件的内应力要小,经过时效处理的铸铁件的残余应力就更小了,在其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变形也就小,这就是为什么铸铁件的床身、立柱等大件能长期保持良好的精度,究其原因,是因为铸铁件内部是由铁素体和大量的石墨构成,由于石墨尖端的松弛,造成残余应力很小。而焊接件在焊接的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是非常大的,焊接刚开始时,焊缝处迅速升温,周围区域温度较低,阻碍焊缝的迅速膨胀,焊缝受到压应力。焊接过程结束,焊接件开始冷却,等过了塑性变形的温度,由于焊缝与周围区域的冷却速度不一致,焊缝开始受到拉应力,直至室温。此时焊缝处材料所受的拉应力几近材料的屈服极限,如果不及时进行消除内应力的处理,构件就会产生开裂或变形的后果。
(2)时效处理
时效——凡是能降低残余应力,使工件尺寸精度稳定的方法都叫"时效"。常用时效方法有自然时效、热时效、振动时效等等。自然时效是最古老的时效方法。它是把构件露天放置于室外,经过几个月至几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和季节的温度变化,促使残余应力发生松弛而使尺寸精度获得稳定。
自然时效的优点是:构件尺寸稳定性好,方法简单易行,绿色环保。缺点是:生产周期长,占用场地大,不易管理,不能及时发现构件内的缺陷,已逐渐被淘汰。
热时效——将构件由室温缓慢、均匀加热至550℃左右,保温4-8小时,再严格控制降温速度至150℃以下出炉。热时效工艺要求是严格的,如要求炉内温差不大于±25℃,升温速度不大于50℃/小时,降温速度不大于20℃/小时。炉内最高温度不许超过570℃,保温时间也不易过长,如果温度高于570℃,保温时间过长,会引起构件强度降低。如果升温速度过快,构件在升温中薄壁处升温速度比厚壁处快的多,构件各部分的温差急剧增大,会造成附加温度应力。如果附加应力与构件本身的残余应力叠加超过强度极限,就会造成构件开裂。热时效如果降温不当,会使时效效果大为降低,甚至产生与原残余应力相同的温度应力(二次应力),并残留在构件中,从而破坏了已取得的热时效效果。热时效的优点是:周期短、构件尺寸稳定性较好、便于管理。缺点是:一次性投资大、能耗高、成本高、温度难以控制、劳动强度高、环境污染严重。所以逐步被振动时效取代。
振动时效振动时效是"锤击松弛法"(敲击时效)的发展。可用木锤.橡皮锤.紫铜锤等,敲构件的合适部位,可激起构件共振。如用拾振器.测振仪和光线示波器可记录下构件作自由衰减振动的振型。锤击松弛法是给工件一个冲击力,击起工件的响应,工件以自己的固有频率和迅速衰减的振幅作减幅振动。敲击后的最初振幅大,在构件内引起的"振动力"也大。这一振动力多次反复作用,当它与残余应力迭加时,在应力集中处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σ.,引起局部塑性变形,松弛了应力,使应力峰值降低。振动时效,在国外称之为"V.S.R"技术,它是Vibratory Stress Reliele的缩写。它是在激振器的周期性外力(激振力)的作用下,使构件共振,进而松弛残余应力,提高构件的松弛刚度,使其尺寸稳定的方法。振动时效是热时效的补充和发展,可在很大范围内代替热时效。欧美等先进国家依靠计算机进行FEM有限元分析,配以先进的测振仪器,使振动时效达到完美的境界。传统的观念认为振动时效不彻底,认为焊接件容易变形,通过以上分析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目前,国内的制造水平与国外知名制造商比较,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所以,选购国内制造的机床,还是铸铁件比较可靠,除非该制造商确实掌握了焊接件消除内应力的核心技术,那又另当别论。 PE-250*400鄂式破碎机箱体设计开题报告(5):http://www.751com.cn/kaiti/lunwen_15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