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值得收藏并延续下去的建筑遗产,现已成为城市中最具魅力的重要区域。近年来,我国逐渐提高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关注度,在不断的改造与开发中发掘其新的功能。但不可置否的是,这些将旧城区“改头换面”的做法,看似使其焕然一新更贴近现代生活,实则是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一定程度上阻断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相对而言,国外很多城市早就意识到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并给予足够重视,将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开发、文化传承、挖掘潜在价值等各方面提上城市规划建设的日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开发,能一定程度上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更能带动整个城市乃至区域性的传统文化复兴。26481
作为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无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位于无锡历史人文底蕴最深厚的中心城区,南长区伯渎港孕育了特色的运河文化,更造就了具有独特风情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开发系列措施相继展开,但无疑必须面对社会发展和原住民的生活延续等系列问题,因此,针对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的研究已是迫在眉睫。
学术界对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的相关理论已较为完善,但是基于清名桥这一特殊街区的相关研究还是不够全面,因此本文拓宽了针对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的研究领域及视角。同时,本文就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开发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让读者清楚了解到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现状,促进读者形成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对其进一步开发与改造有实际指导意义。论文网
2. 学术回顾
1986年国务院在《国务院批转建设部、文化部关于请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报告的通知》中关于四川阆中的简介中提到“古城内有许多会馆等古建筑,还保留着主要的历史街区”。这是首次出现“历史街区”完整说法。吴良镛(1998)称历史街区是指在某一地区(主要是指城市)历史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这一地区文化脉络和集中反映地区特色的建筑群,其中或许每一幢建筑都不是文物保护建筑……杨钊(2004)认为历史文化街区是指能显示一定历史阶段的传统风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及地方特色的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开发工作均由国家政府开展,因此大多指导文件都以法律的形式呈现。国际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概念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二战经济复苏,大批人口涌入城市,大规模住宅建设、拆毁旧区,导致城镇历史联系被割断,人们意识到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性。1962年法国颁布《马尔罗法》,最早将有价值的历史街区划定为历史保护区,区内建筑不得拆除,文修要经过“国家建筑师”的指导,并得到国家资助。
结合国内外研究,笔者认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开发由来已久,学术界对此的研究也是颇为全面,因此针对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开发研究很有必要性。
3. 框架结构
4. 主要观点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城市展现出爆炸式发展,在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代表城市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正在逐渐消失,诸多历史文化名城正面临着一次空前的历史文化危机。本文针对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发现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的相关对策,以期能够探索出一种适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的模式。本文通过搜索大量文献资料整合国内外相关成熟理论,并结合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实际开发现状,对其保护性开发模式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几点对策:统一规划,整体设计;增加绿化面积,营造古朴氛围;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人性化服务;完善交通系统,缓解交通压力;增加具有无锡传统特色的商铺;保护传统生活模式;加强公众参与度;丰富文化活动,挖掘创新因子。 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开题报告:http://www.751com.cn/kaiti/lunwen_20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