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伴随着2014年两会的结束,利率市场化全面改革被推上了重要日程,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会后访谈中提到预测存款利率将在两年内放开。回首利率市场化之路,历经了将近二十来年,取得的成效也是显著的,从1996年6月放开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到2013年7月放开了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进程越来越深化。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一体化,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可以对利率自主定价,有利于各银行积极提升管理能力,促进公平的竞争。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也使得银行暴露在更多的利率风险下。由于实现利率市场化,银行间激烈的竞争使得存贷利差有逐步缩小的趋势,这使得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利差收入的这种模式陷入困境。这些都会商业银行经营的好坏。而商业银行的正常运作,是一个国家经济金融系统良好工作的关键所在。如果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过大,直接会影响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导致市场不可控,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45146
目前,利用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差而形成的收入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整个收益的重要支柱,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形成这样一个局面,一方面,商业银行面对市场竞争时,不得不提高利率吸引更多现金流,同时降低贷款利率以投入现金到资本市场,而另一方面,却不得不面对利息收入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收入来源不断减少带来的压力。目前商业银行没有找到新思路和出路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会使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营压力和市场风险。如果持续这种情况不加以控制和改变,利率稍微的改动就可能引起商业银行巨大的反映。鉴于以上情况,商业银行应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意识。而对利率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就是银行对利率风险的识别与计算,如果无法对利率风险进行有效的计算和测度,那么对于利率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对利率风险的计量和检验尤为重要。
VaR(Value at Risk)——风险价值计量模型作为西方国家主流的市场风险计量工具论文网,广泛应用在银行、证券、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1]。同时,巴塞尔委员会(Basel Committee)在1996年也明确认定VaR模型作为对于金融机构抵御市场风险的资本充足要求。作为巴塞尔协议成员国,我国商业银行应在风险管理理念、政策以及体系建设方面尽快调整并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由此,通过分析VaR模型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操作办法,将其与我国实际情况结合,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市场风险管理化指标体系。对于有效地防范、化解和控制我国商业银行所面对的利率风险,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测量技术和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利率风险暴露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如何预防和控制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建立适宜的风险度量系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 理论意义
风险价值 VaR 模型是对各种风险进行量化度量的工具,通过它可以利用利率变动数据,计算 VaR 值,以衡量利率变动风险的大小,从而对金融资产由于利率变动而引起的可能遭受的损失进行评估。以便能够对相应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防范。作为当今西方各国较为公认的最重要的市场风险管理工具之一的VaR 模型,自从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提出以来,经过J•P Morgan 公司的风险管理实践,以及后人的不断修正,计算方法也被不断完善,使得 VaR 模型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并得到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认可,积极推荐 VaR 方法为市场风险度量方法,以 VaR 作为计算市场风险资本要求的基础。比较而言,国内的相关研究仍然相对薄弱,对其应用更少。近年来,国内对该模型的实证研究主要是针对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对成熟的股票市场,也有应用在银行业信用风险方面,而运用在利率风险领域的研究则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立足 VaR模型对我国银行间利率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对扩展国内 VaR应用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开题报告:http://www.751com.cn/kaiti/lunwen_46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