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题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就业乃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广东省作为人口大省,每年本地大学毕业生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加之省外本地生源的回归就业及省外大学生的来粤就业,就业压力长期高居不下。高校的精英教育模式逐步向大众教育模式的转化的现实,以及各种制度缺陷等客观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高校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各种就业压力,如就业岗位供给和大学生所需不平衡的矛盾,所学专业和就业领域不平衡的矛盾。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本科生的就业状况一直是社会的焦点。本论文所研究的本科生群体主要指一般地方综合高校的知识型大学生、技术型定位不突出的专升本院校及独立院校,不包括著名研究性的重点高校学生。因为本文研究的是“职业教育”的转型,一般地方综合高校相比于著名重点高校,它的扩招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大,同时教学定位具有可变动性。45184
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一个现象值得引起重视。近来新闻媒体多次报道有许多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由于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到职业学校去“回炉”,以谋求适合工作岗位的事,这件事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有人认为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存在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说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盲目追求高学历,逐渐趋于理性。即从学历越高越好,到能力越强越好。这一事件也对本科层次的教育提出了警示[1]
同时,在2014年上半年,曾抛出“技能型高考”这一重磅消息的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又带来一条反响巨大的消息论文网。他表示,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这意着我国一半本科院校将变身“高职本科”。
这一系列看似不合理的现象和决策的背后,却有着合理的事实铺垫。我国加入 WTO 后,面临的是一个对全球开放的经济体系,经济结构将根据时代的需要大规模的调整。这直接导致了大量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的职业岗位迅速派生,这些高新的职业岗位不仅技术含量高,而且大多数具有多科技术相互渗透之特征。这些岗位要求第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较为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熟悉和掌握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实际应用。如这样一些岗位的人才,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要求高,专科层次技术人才明显不能胜任,它们客观上要求我国发展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必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支撑。[2]
教育的现实状况是,一些地区和行业的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然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却定位在专科层次,有悖于国际惯例与客观实际。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荒”现象的并存则反映出中国教育体制中的隐蔽缺陷。目前国内的教育分为两条线,一条是教育部门主导的学科教育,而另一条则是由劳动保障部门主导的职业技能教育。在如此美好的教育蓝图规划下,有时却存在两条教育路线“各行其道”,互不交叉的现实情况。[3]不但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导致许多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一技之长。影响学生自身发展及国家经济转型的推进。广东省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技工荒”现象较为严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升级后,对劳动力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许多高新技术制造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高技能人才而降低了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而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很难通过引进来解决。因此,面向产业升级和转移的发展需求,广东省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而当前广东省的职业教育院校层次不足以应对发展的需求,普遍发展的中等职业教育其学历层次和办学质量、结构布局,甚至是办学理念等方面却还不尽如人意。积极创造条件促成广东地区有条件的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学历层次院校转向高层次职业教育的呼声高涨。 本科院校向“职业 教育”转型开题报告:http://www.751com.cn/kaiti/lunwen_46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