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会改变和重建个体的人格,影响人们的人际关系。人具有渴望友谊、互相理解和支持的需要,但是现实中人际关系过于复杂,这会使部分人遭受挫折,影响自我价值感的满足,而虚拟网络世界为人们的价值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本文着重探讨亲子关系、友谊质量这两个因素对青少年网络交往动机的影响。青少年作为网络使用群体中的绝大部分,究竟是网络本身的属性吸引着青少年留恋其中,抑或是不和谐的家庭、日常人际交往导致其转向虚拟网络交往寻求慰藉。这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45399
1.1 网络交往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网络交往是人们以各种符号为中介进行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的过程,是多个主体通过改造联系彼此的网络客体中介而结成网络关系的实践活动[11]。网络交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3]。广义的网络交往等同于互联网使用行为,它侧重强调外在行为。狭义的网络交往仅仅指网络人际交往,即在网络空间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情感的交流,互相影响,互相理解。本研究主要关注狭义的网络交往概念。
网络交往具有匿名性(anonymity)、便利性(conve-nience)和逃避现实(escape)等特征[4]。在网络中,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身份论文网,做任何想做的事而不必担心可能带来的伤害;在现实中遇到挫折时,也能以匿名的身份从网络中寻求慰藉;此外,网络解决了距离、程序繁琐等问题,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便捷。
1.2 亲子关系的概念、相关研究及测量方式
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之间法定的血缘关系,同时也是指父母如何教育对待子女,以及子女又是如何对待认识父母的一种互助的社会人际关系[5],它是家庭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6]。亲子关系具有极强的情感亲密性,它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并将影响他们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关系[7]。例如,经常观察到父母冲突而产生威胁知觉的儿童可能不断担心自己和父母的健康幸福以及家庭的未来;把父母冲突原因归于自我而产生自责,这容易引起儿童内疚和羞愧,频繁的自责致使他们倾向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进而导致焦虑水平提高(Garber,Robinson,&Valentiner,1997)。
有研究认为,家庭因素是形成网瘾的一个主要原因[8]。在问题家庭里,孩子往往是受害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上网就成了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在暴力型家庭里,孩子往往仇视父母,使亲子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上网也就成了他们的避风港。
目前,常用的亲子关系调查问卷是“来自双亲的影响及对双亲的意识”测查项目(与父亲的关系、与母亲的关系,共6个量表尺度、28项测查项目),由日本心理学家藤田仁美(1988)编制。评定使用“完全不是这样”、“大体不是这样”、“大体是这样”、“完全是这样”4级评分标准,各给1—4分的得分。
1.3 友谊质量概念、相关研究及测量
友谊质量描述的是友谊关系的状态,既指友谊特征,也是对友谊的评价[9]。主要有下面几种特点:两个体间是互动的双向关系,并非单一的喜欢或依恋;两个体的关系较为持久稳定;他们的关系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亲密为特点[15]。
友谊质量可以用友谊的积极特征和消极特征的平衡来定义,即当友谊关系的积极特征明显高于消极特征时友谊质量就高,反之质量质量就低。
国内关于友谊质量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借鉴国外学者编制的问卷进行的。国内关于友谊质量的理解,主要是借鉴了友谊质量与友谊特征等同的观点。 亲子关系开题报告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kaiti/lunwen_46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