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探明各种高温热害的气象指标与水稻结构产量的相关联程度,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减少损失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7月和8月是江苏省的高温热害常发月份,经常出现持续3d以上日平均气温≥30℃和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水稻产量结构与表征热害的指标日最高气温、平均气温2个重要因子进行分析,得到高温热害各指标对水稻产量结构的直接效应,以及某一指标通过其他指标对水稻产量结构产生的间接影响,通过比较确定各指标对产量的作用顺序[4],明确热害主因,为进一步研究高温热害的风险评估提供定量依据,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域概况
梅方权等[5]根据各地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水稻种植特点,将中国水稻种植区划分为751个稻作区和16个稻作亚区。本研究基于梅方权等的中国水稻区划,选取了江苏省作为研究区域。江苏省地跨长江,东临黄海,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气候温和,综合来看,自然环境优越,气候资源丰富,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约为45.6%。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最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年≥10℃积温1500-5500℃, 水稻生长季中,降水量700-1300mm,日照时数1300-1500h,年太阳总辐射量80-115 kCal•m-2,光、热、水配合较为协调,交通方便,水利设施和农用物资供应条件较好,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域。 高温热害对江苏省水稻产量的影响(2):http://www.751com.cn/shengwu/lunwen_27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