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不少学生觉得生物学的知识比较零碎、概念较为繁杂,掌握和运用起来较为困难,这是因为生物学的知识不仅具有相对抽象的概念内涵,而且还有着极为丰富的逻辑层次。不过,任何学科的知识都肯定会有一定的结构组成,不可能是完全孤立的,生物学也同样不例外,而所谓的“概念图”教学策略,就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生物学知识的体系,丰富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使得其思文更加清晰、活跃,逻辑性和创造性更强。“概念图”教学策略能够有效的促进中学生物“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上的合作和创造性的学习思路,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掌握系统、结构化的学科知识,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希望通过探讨“概念图”教学策略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来推进“新课改”背景下生物学科教学策略的创新和转变。
1 概念图的内涵及特点
1.1概念图的内涵
在20世纪纪60年代,经过长达十二年的研究,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诺瓦克教授以及其他几名教授提出了通过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来形成命题和层级结构、从而了解学习者在某个概念网络中现有概念的教学策略[1]。诺瓦克把其作为新型、科学的教学策略,这一策略能够切实的帮助各学科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以及学习的质量。诺瓦克等人在研究中发现,部分低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根据自身对某个问题的理解而独立画出概念图了。后来,学者们在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如果使用概念图来教学,教师能够更为有效的监控整个教学过程、更好地组织与传授教学内容,而对于概念以及原理等的重视,能够使得教师的教学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概念图的应用更是能够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更好的组织自身学习到的概念,进而提高理解水平和学习效果。直到上世纪80年代,“概念图”的概念才最终被确定下来。
“概念图”指的是将人们头脑中的思想、概念和理论等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出来,使得人们头脑中隐形的知识可视化、显性化,以方便人们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2]。概念图由节点、连线、连接词和层级结构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它是由节点、连接词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见图1)。其中,节点表示的是某个领域或者命题的各个概念,也就是概念图中圆圈或者方框中的概念。连线表示的则是节点概念间的意义联系和内在逻辑,有的没有方向,有的则是单向或双向。而连接词则是写在连线上,作为两个概念间的意义联系词。关于层级结构,关键概念置于顶层,一般概念位于其次,依此类推,以此来显示等级关系。概念图能够形象、直观地表达某类知识的结构,并且将思考的过程和知识的关联有效的呈现出来[3]。 “概念图”教学策略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http://www.751com.cn/shengwu/lunwen_3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