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进入土壤后,一小部分溶解在土壤溶液中,一部分吸附在土壤胶体上,大部分转化为难溶性砷化物[7]。因此,砷在土壤中的结合形态可分溶解在土壤溶液中的砷(水溶态砷)、吸附在土壤粘粒和其他金属难溶盐表面的砷(交换态砷)、形成难溶性的砷酸盐(难溶态砷)3 类[8]。在三种土壤砷结合形态中,前两种结合形态的砷(水溶性砷和吸附性砷)生物有效性相对较高,易被根系吸收,所以总称为可结合态砷或有效态砷,为土壤活性砷,而第三种难溶态砷因其难溶性则不易被生物吸收[9]。
添加土壤改良剂降低土壤中砷的生物有效性是有效治理砷污染土壤的途径之一。土壤改良剂包括石灰、含铁化合物、粉煤灰、硅灰和炉渣等[10]。根据砷污染土壤的特性,研究了不同的P溶液、Fe元素以及土壤水分含量对土壤中砷有效性和植物砷吸收的影响。旨在探讨降低农作物食用部分砷含量的技术措施,对提高人民的健康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砷污染土壤采自广东省汕头市钨矿区周边的稻田。稻田耕作层土壤采集后经自然风干,过4mm筛。过筛后砷污染土与非污染土3:7混合均匀,平衡待用。最终土壤中砷含量为145 mg kg-1。
1.2 供试材料
本实验所用的小麦为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为镇麦5号。
1.3 盆栽试验
1.3.1 植物培养方法
实验采用磷、铁及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复合处理。磷选用三种不同的磷酸盐(P1:K3PO4 ,P2:KH2PO4 ,P3:Ca(H2PO4)2)处理,以不加磷的组为对照;铁以FeCl3形式提供(浓度为0.25% Fe,w:w);并以称重的方式保持不同水分处理(W1:水分含量28%-29%,W2:干湿交替处理,水分含量为14-28%),具体处理情况见表1。盆栽实验于温室中进行。每盆装入1kg混合均匀的供试土壤,并进行以上处理。每隔15天取一次土壤溶液,标记好后妥善放置,用于测定土壤溶液中的砷含量。取完第二次土壤溶液后,将刚萌发一天的小麦种子均匀地播种到土壤里,播种15天后再取一次土壤溶液。播种751周后将小麦从地上0.5cm处剪下,洗净后放置在标记好的信封里,60℃烘至恒重,用于测定砷含量。将土壤自然风干后取少量用于测定土壤中各种结合态砷的含量。
表1.具体处理情况
P Fe 水分 具体处理
CK +Fe W1 CK+Fe+W1
+Fe W2 CK+Fe+W2
-Fe W1 CK-Fe+W1
-Fe W2 CK-Fe+W2
K3PO4 +Fe W1 P1+Fe+W1
+Fe W2 P1+Fe+W2
-Fe W1 P1-Fe+W1
-Fe W2 P1-Fe+W2
KH2PO4 +Fe W1 P2+Fe+W1
+Fe W2 P2+Fe+W2
-Fe W1 P2-Fe+W1
-Fe W2 P2-Fe+W2
Ca(H2PO4)2 +Fe W1 P3+Fe+W1
+Fe W2 P3+Fe+W2
-Fe W1 P3-Fe+W1
-Fe W2 P3-Fe+W2
1.3.2 植物样品砷含量测定
将烘干的小麦地上部分分别称重并记录,烘干后的样品磨成粉末后进行微波消煮,完全消煮后定容至10ml,待测。 磷铁及水分对土壤砷有效性和小麦吸收的影响(2):http://www.751com.cn/shengwu/lunwen_33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