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菌种St316 St336 St346 St319的介绍 4
2.1.2 培养基 6
2.1.3 抗生素 8
2.1.4 IPTG 8
2.1.5 AHL 8
2.1.6 无机试剂 8
2.1.7 实验室仪器设备 8
2.2 实验方法 9
2.2.1 培养基的配制 9
2.2.2 菌种的复苏 10
2.2.3 接种 10
2.2.4 扩菌 10
2.2.5 二次扩菌 10
2.2.6 接种与IPTG的添加 11
2.2.7 AHL的添加与0时刻的确定 11
2.2.8 酶标仪的使用 11
3 结果和分析讨论 13
3.1 ST316荧光基因在M9贫营养培养基中的非正常表达 13
3.2 ST316 ST336在M9贫营养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14
3.3 ST316 ST319 ST346在LB富营养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15
3.4 ST316 ST319 ST346在M9培养基中正常添加诱导剂IPTG不添加信号分子AHL时的生长状况 16
3.5 ST316 ST319 ST346在M9培养基中正常添加诱导剂IPTG且添加信号分子AHL时的生长状况 17
3.6 ST319 ST346(正常添加信号分子AHL)ST346(不添加信号分子AHL)在M9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18
4 实验结论总结 20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1 绪论
这部分主要带领本文走进细菌的群体感应,主要介绍细菌群体感应现象,了解群体感应的发现、群体感应的概念、群体感应的分类、群体感应的机制、群体感应的应用和研究前景,让本文对细菌群体感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1.1 群体感应现象
近年来,细菌群体感应现象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群体感应现象的研究也逐渐变得多起来,这为本文对于群体感应现象的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1.1.1 群体感应的发现
群体感应即QS最早是在1994年被Fuqua (富卡)等所提出。
群体感应最开始是被美国Hastings(黑斯廷斯)等在Vibrio fischeri(费氏弧菌是一种海洋细菌)中观察到的现象,在这种费氏弧菌里群体感应掌控调节着一种生物体内可以发光的现象[1]。在发现费氏弧菌的发光现象之后,人们在实验室里所研究的令细菌发光的实验中,发现如果想要使细菌发光停止,本文可以通过改变液体培养基的量(在这里指的是增加培养基的量)即培养基的量变大,细菌的密度就会变小,继而细菌不再有发光的现象。
因为这种群体感应现象最先在海洋细菌-费氏弧菌里被发现,所以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为这种现象只存在于海洋细菌费氏弧菌当中。但到后来,随着人们不停歇得研究发现在更多的其它细菌中一样存在群体感应现象。如根癌农杆菌、成团泛菌、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丁香假单胞菌、枯草芽胞杆菌、大肠杆菌、豆根瘤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肿炎链球菌、哈氏弧菌,霍乱弧菌等等[2]。
1.1.2 群体感应的概念
细菌在培养基中不断生长的过程当中,自己本身可以分泌出一些物质,本文称之为信号分子,当细菌的繁殖过程中分泌出这些特定的化学信号分子之后,这些信号分子能够自细胞内扩散到细胞外, 当其数量可以达到一定的范围时, 细菌就可以感受到其细胞密度,进而能够启动一些基因进行表达, 这一过程现象被本文称为群体感应[3][4][6]。 细菌群体感应lux启动子的调控机制研究(2):http://www.751com.cn/shengwu/lunwen_41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