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冬小麦分布图
1.2湿渍害简介
湿渍害是指由于某一区域连续降雨,降水量过多,引起地下水位高涨,地面上排水不良上缺少阳光照射,土壤的相对湿度持续维持在85%以上,造成根层土壤过湿,植株间的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小麦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呼吸不畅,使根系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导致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不佳从而使产量减少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冬小麦不管是处于青苗期还是扬花灌浆期,在其生长成熟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湿渍害现象。冬小麦如果在青苗期受害,则会使种苗霉烂,成苗率低,分蘖时间延迟,造成根系不发达,苗株矮小叶片发黄;在拔节抽穗期受害,上部的3片功能叶就会比健康的麦株分别短20%、30%和36%,有效穗则减少40%;在扬花灌浆期受害,冬小麦功能叶就会过早老化,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冬小麦植株出现高温高湿早熟的现象,严重一点的甚至会出现枯萎死亡。小麦中后期发生的湿渍害比小麦前期要严重的多,其中拔节孕穗期发生湿渍害的损失最为严重,导致的受害情况有效穗减少、每穗粒数减少、粒重下降,产量降低。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小麦主要种植区域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调整,小麦种植面积明显大幅度增长,已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的冬季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国70%以上,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该地区春季湿润多雨,长时间阴雨,阳光照射的时间又短,耕作层土壤湿度过大,根系缺氧乏力,干物质累积偏少,穗粒数大量减少,千粒重及经济产量及效益下降等,从而使得小麦大幅度减产,是冬小麦湿渍害频繁发生、造成的危害及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江苏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域,也是全国冬小麦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该省东临黄海,位于长江和淮河的下游,水网交织,地势低洼,土壤类型地带性分布明显。受季风气候影响,每年的3-5月全省(特别是淮河以南地区)气候多阴雨,是冬小麦湿渍害频繁发生的敏感时期。
通过对冬小麦湿渍害对其本身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的研究,确定冬小麦湿渍害风险指标,揭示冬小麦湿渍害风险规律并构建冬小麦湿渍害风险规划区域,建立冬小麦湿渍害风险评估的技术体系,是冬小麦湿渍害风险和灾损分析评估、农业防灾减灾决策、冬小麦种植布局调整,以及开展农业灾害保险、进行风险转移,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开展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业务服务、减灾措施能力评估及其生产应用的重要技术支撑。
因此,本文在熟练掌握并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收集整理资料,开展冬小麦湿渍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方法的研究,并根据研究提出冬小麦防御、治理和减轻湿渍害的措施。这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江苏省冬小麦种植布局的调整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GIS的冬小麦湿渍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方法研究(2):http://www.751com.cn/shengwu/lunwen_50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