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甘薯叶表皮细胞微形态与抗旱性关系研究(2)

时间:2020-06-12 21:39来源:毕业论文
22 3.2讨论 22 致谢 25 1引言 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自明朝传入中国的400多年以来,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其具有广

22

3.2讨论 22

致谢 25

1引言

   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自明朝传入中国的400多年以来,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其具有广泛性、适应性和高产量等特点。为解决粮食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国作为最大的甘薯生产国家,2000年至2005年,中国甘薯种植面积以每年约为5%的递减率递减。2006年至2010年中国甘薯种植面积逐渐趋于稳定,在世界甘薯种植总体数据中,中国以约为45.1%甘薯种植面积提供了约占世界甘薯总产量的75%的甘薯产量。[4]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甘薯的营养价值逐渐被人们所发掘,甘薯深加工等产业同时也对中国发展农业和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5]

   对于甘薯叶表皮细胞微形态研究发现其多样性可用于种间,属间甚至科的分类和系统演化等方面的探讨。不同品种的甘薯叶表皮细胞微形态包括叶表皮细胞的大小、形状、表皮毛类型和气孔器的类型等方面。其中表皮毛类型有着共同的演化趋势,便于类群划分和亲缘关系的鉴定。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等原因,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明显,在经过多次改良之后,现在中国甘薯的品种繁多,可以适应不同环境。然而不同品种的甘薯其抗旱性存在很大的差异。研究表明,甘薯植株叶片大小、产量等因素与甘薯抗旱性存在明显的相关性。[6]在对于抗旱性的鉴定过程中,一般需要运用试剂检测,对于环境存在一定的影响。而能够找出与植物抗旱性存在密切关联的指标,不仅可以对植物的分类提供重要的指标,同时也能够为优质农作物的筛选提供简单环保的方法。[6]

2甘薯叶表皮细胞微形态与抗旱性研究

2.1材料与方法

2.1.1甘薯叶表皮细胞微形态的观察

   实验材料共有6种不同品种的甘薯,为徐州农科所提供的徐紫2、徐紫3、徐紫5、徐紫6、徐薯13和徐薯22。于2015年12月第一次种植在温室大棚之中,以块茎发芽方式种植。大棚内的温度严格控制在24至16摄氏度之间。2016年3月初以甘薯藤扦插的方式移植,进行第二次培育。3月末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甘薯叶表皮微形态的观察与记录。每个品种的正常成熟的叶片取6片,将每个叶片分为6个区域,区域依次编号为区域1、区域2、区域3、区域4、区域5、区域6。(图1—1)其中用刀片将编号为1、3、5的区域的正面叶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刮去,最终保留并观察该区域的反面叶表皮细胞。编号为2、4、6区域则需要刮去反面叶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保留并观察该区域的正面叶表皮细胞。在观察甘薯叶表皮细胞时需利用镜台测微尺测量叶表皮细胞的长度、宽度和气孔长度和宽度。每个重复指标测量6次,数据取平均值。甘薯叶表皮细胞微形态试验中所得数据包括:甘薯叶表皮气孔密度(10倍镜)、甘薯叶表皮表皮毛密度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10倍镜)、甘薯叶表皮细胞长度与宽度(40倍镜)、甘薯叶表皮气孔长度和宽度(40倍镜)和甘薯叶表皮细胞形态(40倍镜)。

2.1.2甘薯抗旱性研究

   实验材料同为2016年3月初以甘薯藤扦插方式移植的6个甘薯品种。研究发现,某些植物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内游离的脯氨酸大量积累。[3]因此实验时间为2016年4月中旬。以检测干旱处理条件下的甘薯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确定各个品种甘薯的抗旱性。

   实验材料:甘薯徐紫2、徐紫3、徐紫5、徐紫6、徐薯13和徐薯22。(已干旱处理10天) 甘薯叶表皮细胞微形态与抗旱性关系研究(2):http://www.751com.cn/shengwu/lunwen_5408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