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分布
小麦孢囊线虫病最初被认为只在温带地区发生,但现在已经遍及世界各个温度带,在各种土质的禾谷作物生长区都有发生,包括德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以色列、比利时、印度、波兰、法国、新西兰、伊拉克、巴基斯坦、中国、伊朗、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等40个国家均有禾谷孢囊线虫病的报道,尤其以澳洲、欧洲、美洲发生为重,严重威胁了世界禾谷类作物的生产[3]。小麦孢囊线虫病在我国首次发现于1989年湖北天门,截止至2011年,已经在我国 13 个省(市区)60多个地区发生[4],包括湖北、河北、河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青海、甘肃、山东、安徽、江苏和宁夏等13个省(市区)。小麦孢囊线虫病尤其对黄淮麦区危害最为严重,该病给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根据资料显示,发生该病的小麦地块会造成20%-30%的减产,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以上,甚至毁种绝收[2]。
小麦孢囊线虫病给江苏的小麦生产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该病害在江苏省苏北地区发生与危害是刚刚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李红梅等在2009年5月对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首次在江苏省苏北的徐州、宿迁、盐城和连云港四个地区发现了小麦孢囊线虫,并对江苏小麦孢囊线虫群体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5-6]。在徐州、泰州和扬州以及苏南的镇江地区普遍发生,而江苏省内的其他地区则较少发生。不同地区平均孢囊线虫的群体密度差异较大,徐州、扬州和泰州地区样品分别为 34.4、17.5和17.1个孢囊/100g土壤,而连云港、南通和苏州等地区仅为3~5个孢囊/100mL[3]。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1.3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
目前国内在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方面,主要采取抗病品种、作物轮作和化学药剂防治,同时加强作物田间管理。
1.3.1 筛选抗耐病品种
利用小麦自身抗病基因来获得抗病品种,但由于由于目前栽培的小麦中未发现高抗该病的品种,所以国内外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小麦近缘品种中的抗病基因,利用生物育种技术培育出一部分抗病品种,如淮麦29、温麦4号、太空6号、Katyil、AUS18914、AUS18912、CD01等[7]。
1.3.2 作物轮
主要采用与豆类、油菜[8]作物轮作的方式,与这两种作物轮作对小麦孢囊线虫病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栽种水稻的地区也可以与水稻进行轮作同样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1.3.3 化学药剂防治
在化学药剂防治方面,可以采用熏地、拌种、播种杀菌几种方式。在药剂的选择上,主要有涕灭威、甲基异硫磷、二溴乙烷、呋喃丹等化学药剂,可以在小麦的播种期用35%呋喃丹种衣剂,以2%的用药量对种子拌种处理,或者用10%苯线磷颗粒剂,1~1.5kg/hm2或者3%呋喃丹颗粒剂1~3kg/ hm2,施入播种沟中,起到杀灭线虫的作用。
微生物菌剂抑制小麦孢囊线虫的盆钵实验(2):http://www.751com.cn/shengwu/lunwen_58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