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2.1 实验材料 11
2.1.1 植物精油 11
2.1.2 菌种和培养基 11
2.1.3 试剂 11
2.1.4 主要仪器 11
2.2 微乳液的制备 12
2.2.1 微乳体系的构建 12
2.2.2 微乳相图的研究 12
2.2.3 微乳液增溶能力的评价 13
2.2.4 微乳液的密度和稳定性 13
2.3 微乳液抑菌能力的研究 13
2.3.1 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杀菌浓度的测定(MBC) 13
2.3.2 动态杀菌曲线 14
3 结果与讨论 15
3.1 不同的助乳化剂对肉桂精油微乳体系相行为的影响 15
3.2 微乳配方的确定 16
3.3 微乳液的物理性质 17
3.4 微乳液对细菌的抑菌作用 17
3.5 微乳液对细菌的杀菌动力学曲线 19
4 结论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1 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劣质奶粉、毒豆芽、瘦肉精、苏丹红事件、禽流感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人们长处于闻“食”而色变的恐慌之中。目前市场上的食品储存和保鲜主要通过添加化学防腐剂,近年来,合成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包括其用作食品抗氧化剂带来的毒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加强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机制的同时,开发天然、高效、安全的食品防腐保鲜剂也十分重要。
1.1 植物精油的研究近况
植物精油,在植物学上称精油(essential oil)或香精油(ethereal oil),商业上称芳香油(aromatic oil),化学和医药学上称挥发性油(volatile oil),是一类植物源次生代谢物质,是植物体内分子量较小、可随水蒸气蒸出、具有一定气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物质。研究表明,植物精油具有抑菌、杀虫、抗氧化等活性,在医药、饲料添加剂 、食品防腐保鲜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由于植物精油具有来源于天然 、对人体相对较安全、与环境友好、生物活性多样等特点,开发植物精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1]。
1.1.1 植物保护
植物精油对多种农作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南方药用植物香茅、广藿香、大叶桉和蛇床精油对玉米弯孢霉菌、串珠镰刀病菌等6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抑制活性。张知侠[2]测试了短毛独活精油对玉米大斑病菌等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精油对测试的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当中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率最强,其次是751椒疫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而对稻瘟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的抑制率相对较低。Romagnoli等[3]研究了印度菊科野生孔雀草聚生花精油的抗菌活性,对2种植物病原真菌灰葡萄孢病菌和指状青霉病菌表现出了显著的抑菌活性,最低完全抑制浓度分别为 10μL/mL和 1.25μL/mL。通过电子显微镜对处理过的菌丝超微结构变化进行观察,证实菌丝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存在多位点作用机理。Rodriguez等[4]发现细叶二行芥地上部分精油对番茄晚疫病菌有中等抑菌活性。
1.1.2 医药卫生
植物精油亦可抑制一些人体病原菌。叶舟等[5]研究表明,杉木心材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等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孙伟等[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供试菌,以百里香、迷迭香、丁香等单一精油及百里香复方精油参照抗菌素药物敏感试验试管稀释法,对多种精油的杀菌效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百里香和丁香油等单一精油对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均强。桂蜀华等[7]研究了高良姜挥发油和花椒对16株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其中高良姜挥发油对16株皮肤癣菌最小抑菌浓度(MIC)是0.78μL/mL,最低杀菌浓度(MBC)是3.13μL/mL。He 等[8]研究了丁香精油主要成分丁子香酚对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膜、细胞形态组成等的作用,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显示了对白色念珠菌的纤文状生长有着抑制作用,同时发现该成分对人类红血球显示出很低的溶血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丁子香酚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具有潜在活性,同时对细胞的毒性低,因此对于与生物膜相关的念珠菌感染疾病的治疗应用具有潜在的价值。 助乳化剂对肉桂精油相行为和抑菌效果的影响(2):http://www.751com.cn/shiping/lunwen_6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