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师范生培养存在问题列举
2.1课程设置
一些师范院校及综合性大学在师范生的课程设置上,没有完全彰显出师范生的自身特色。师范生作为教育事业的接班人,对其进行培养时必须突出专业情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的培训。
2.1.1专业情感
专业情感是师范生在认识上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区别,是师范生对成为一名教师的向往与追求。专业情感包括终身从教的专业精神、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以及积极健康的个性[1]。
高校在培养师范生时,往往忽略了专业情感的重要性,他们没有开设或很少开设培养师范生专业情感的课程,默认师范生有从教的专业精神、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以及积极健康的个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据了解,与生俱来就具有师范生专业情感的学生是很少的,加之现在教师的社会地位不如人意等多种问题的出现,师范生对能否从教都持怀疑态度,更不用说具有终身从教的专业精神和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2.1.2专业知识
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性知识。
第一,在本体性知识方面,本体性知识即平时所说的学科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包括内容知识、实质知识、章法知识、学科信念和学科发展。内容知识即精通本学科有关的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关系、源流等;实质知识即精通某一学科领域的主要诠释架构与原理架构;章法知识即精通某一学科领域研究者探索知识的标准、思考的方式及知识的功能[2]。高校作为培养师范生的园地,也应从这几方面要求着手以促进师范生专业发展。
目前,高校所开设的课程只关注某一学科狭义的内容知识,仅仅停留在介绍学科内容知识的层面,对于知识的由来与历史没有给予太多的说明,往往导致师范生对所学专业的知识不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以数学专业为例,在开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专业课时,没有让师范生对这些课程有整体认识。再有,高校开设的课程很少有介绍某一学科领域研究者探索知识的标准以及思考的方式,这些都不利于师范生以后向研究者方向发展。
第二,在条件性知识方面,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学科教学法,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是教师从教的前提条件。
目前高校开设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教学法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大部分存在应用性不强的问题。高校往往只局限于开设相关课程,而忽略课程的实际应用效果。很多师范院校都开设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课程,作为教育学与心理学的母本,这两门课程的开设有其必要性。但是,在开设分支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应用型课程时还存在不足。就如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时,应该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课程,而部分高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小学生没有多大关系。此外,学科教学教法也与现在中小学课堂脱轨,失去了时代特点。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第三,在实践性知识方面,作为准教师的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则是指师范生在师范教育期间所经历的基本功“三字一话”的学习、微格教学、见习、教育实习等亲身接触学校课堂的教学环节中,将已经形成的课堂虚拟经验(师范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教学环境中所生成的指导以后教学活动的教学经验。
高校在对主要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形成的基本功训练、微格、见习、实习等相关的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不足。 教师资格制度变迁下的师范生专业发展(2):http://www.751com.cn/shuxue/lunwen_58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