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知识迁移的概论及其基本特点
2.1 知识迁移概论
个体现有的知识不能脱离以往的经验,同样,当前学习的知识又不可避免会对未来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知识迁移指的就是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所产生的影响。这既包括先前学习的知识对后续知识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续学习的知识对先前知识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知识迁移现象无处不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都有。例如,学会了打羽毛球,有助于打网球;学会了平面几何,有助于学习立体几何;从小养成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会影响到学生中学、大学乃至一生,有责任心及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因此,迁移不仅对学生知识学习有重要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由于过去的知识经验对个体的影响无处不在,因而在现实中的迁移大多是自发的,然而,有利于个体学习的迁移并不总是能够自发发生的,因此我们必须对迁移现象和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寻找他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控制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迁移。[1]
2.2 知识迁移的基本特点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1)知识的相似性
因为绝对无关的知识是不存在的,所以理论层面的知识关联性相对抽象些。而操作层面的知识相似性则具体些,特别是数学学科中知识的相似性有很多。[2] 如正数的运算、小数的运算和分数的运算,在原理上就是相似的。在小学数学中,要注意知识的逻辑性与顺序性,先易后难、由简到繁。
(2)知识的理解性
知识迁移固然有举一反三的功效,但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迁移知识本身的状态,第二,新知识的反身影响。知识迁移对于迁移的过程和被迁移知识本身的状态都要强调和考虑。然而,知识迁移也并非单向而是双向的知识传输,它不仅可以由旧知迁移到新知.还有反身作用,即新知对旧知的影响。
(3)知识的应用性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只有能够将学到了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习才有动力,知识只有被应用才有自身的价值。因此知识的应用也是一种迁移,是从理论到实际的更高一层次的迁移。
3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迁移的客观条件
3.1 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似性
前后两次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之间有无共同性,是影响知识迁移是否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机械学习中,两次学习知识之间的的相似性通过刺激和反映影响知识的迁移,而在有意义的学习中,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似性,又可包括许多层次,如可以是表面内容、形式上的相似,也可以是深层结构、原理原则上的相似。新旧知识在不同层次上的相似性在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有所不同,以往的研究表明,只有在原理上相似的两种知识中,表面内容、形式上的相同才有可能促进正迁移的产生。[3]例如,在讲授比的性质这一课的时候,教师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性质之后,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除法、分数和比之间的联系,然后再让学生根据除法和分数的性质,来猜想比有什么样的性质。因为这三个概论的原理相似,所以学生会很轻松地将对除法和分数性质的探讨方式迁移到比中,很容易就掌握了比的性质。而当原理不同时,表面内容、形式上的相似性很可能对学习者产生干扰,导致负迁移的产生。这一点在小学生的身上表现的越发明显。例如,在学生学习了加法结合律a+b+c=a+(b+c)之后,再学习减法的性质a-b-c=a-(b+c)时,学生会由于受前面知识的影响,把减法的性质写成a-b-c=a-(b-c) ,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讲解这两定理之间原理的不同,让学生清晰他们的不同,避免发生知识的负迁移。此外,还有很多原理、原则以及理论层面的知识和能引导学生概括总结的知识,都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促进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知识迁移的教学技巧(2):http://www.751com.cn/shuxue/lunwen_63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