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数学情境创设的内涵
从心理学角度看,情境表现为多重刺激模式、事件和对象等。学生方面,情境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和背景[1]。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能够参照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部分原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利用问题、故事、数学活动等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2]。
数学情境就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是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数学情境创设就是教师向学生呈现刺激性数学信息,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自主提出问题,探讨交流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3. 情境创设理论的发展
一般教育理论认为杜威是最早提出情境这个概念的。杜威认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建立并发展。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于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形成,上世纪90 年代之后,开始渗透到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与他人相互作用,提高社会水平,形成实践活动能力的过程。
中国的传统教育受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极深,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忽略了情感意志及创造性的培养。情境教学顺应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顺势而行,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吕传汉、汪秉彝两位教授创立了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法。“情境—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创设有趣性、有意义的数学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过程[3]。
李吉林是语文教育专家,她创立的“情境教学法”,已成为中国特色教育的成功典范。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智力水平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4]。情境教学法研究的主体是儿童,它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顺其天性而育之。李吉林经过三十年多年的探索,创造性地设置“情境课程”。
4. 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情境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的认知,在情境中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的意义建构[5]。创设真实、生动的认知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融入此情境,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还能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对小学阶段强调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培养来说,到了初中,我们需要加强的是对于学生数学逻辑思考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能很好的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情境的创设正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纽带。
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2):http://www.751com.cn/shuxue/lunwen_64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