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MIMO概述 1
1.3 MIMO模型及应用(单用户MIMO、多用户MIMO) 2
1.4 MIMO系统有限速率反馈技术 5
1.5 MIMO预编码技术 6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7
2 MIMO系统基本理论 8
2.1 MIMO信道模型 8
2.2 信道容量 9
2.3 基本信号检测技术 10
2.4 仿真结果与分析 13
2.5 本章小结 15
3 基于码本的有限反馈预编码技术 16
3.1 DFT码本 16
3.2 Grassmannian子空间分组算法 18
3.3 Lloyd矢量量化算法 19
3.4 码字选择准则 20
3.5 优化检测算法 23
3.6 仿真结果与分析 28
3.7 本章小结 37
结 论 39
致 谢 40
参考文献 41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MIMO技术可成倍提高通信系统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是无线移动通信领域中的重大突破。伴随着各国对该项技术不断的研究和完善,MIMO已被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n和ac)等多个标准采用为关键技术,是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标准配置的关键技术之一。
MIMO技术起源于无线通信的智能天线技术以及天线分集技术,为多入单出(Multiple-Input Single-Output,MISO)技术和单入多出(Single-Input Multiple-Output,SIMO)技术的结合,可同时拥有两者的优势和特征。MIMO系统接收端和发送端都采用多天线单元,运用先进的信号处理和无线传输技术,通过利用无线信道的多径传播特点,可大大开发空间资源,建立空间中并行传输的通道,做到在不增加发射功率和带宽的情况下[1],成倍地提高无线通信数据率及质量,堪称现代通信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1]。
1.2 MIMO概述
1995年Telatar推出和分析MIMO信道容量,1996年Foschini首次提出BLAST(Bell Labs Layered Space-Time )算法,之后Tarokh等人提出了空时码,他们的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表明MIMO技术能够显著地提高系统的信道容量。随后,MIMO技术迅速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研究热点,并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经证实,在高信噪比下,MIMO信道容量能成倍优于传统单天线(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SISO)通信系统[2][3]。由于MIMO在提高频率效率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它已被很多的通信标准及协议例如3GPP的长期演进计划(Long Term Evolution ,LTE),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标准(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WiMax),3GPP2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 ,UMB)计划,以及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n等采纳作为物理层传输标准。与此同时,从对MIMO的理论研究[4][5]到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都取得了诸多的成果[6][7]。 MIMO系统有限速率反馈技术研究(2):http://www.751com.cn/tongxin/lunwen_69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