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脉冲产生电路设计方法驱动时序是一组周期性的,关系比较复杂的时序脉冲信号,而且具有特定的电压电平,它是直接影响转换效率,信噪比等光电转换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精确的驱动时序是器件正常稳定工作的保证,所以如何设计出可靠的驱动时序电路,就成为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9]。
1.4本课题需要研究的工作
以前采用数字逻辑电路来设计线阵CCD驱动电路,由于采用多个计数器、触发器和门电路,电路复杂,抗干扰能力差,而且时序较难配合,不易调试。如果采用CPLD/FPGA驱动方法产生驱动信号,系统用同一时钟对这4路驱动信号进行控制,以保证相互之间的确定时间关系,然后使用分频器对时钟脉冲分频以产生各路驱动信号所需的波形,产生CCD所需的驱动信号就方便得多。 该系统的设计采用Altera公司的QUARTUSII开发系统。QUARTUII开发系统是一种全集成化的可编程逻辑设计环境,它支持硬件描述语言(VHDL)、状态图和原理图三种输入方式,执行编译、逻辑综合、仿真以及编程等功能。设计过程包括4个阶段:设计输入、设计实现、设计验证和器件编程。整个流程是一个输入、实现、验证的递归过程,直到设计正确和完整。
本论文需要用VHDL语言模拟CCD的驱动电路,再用QUARTUSII进行时序的仿真,以验证所模拟时序的正确。
2 CCD探测器简介
CCD是于1969年由美国贝尔实验室(Bell Labs)的维拉·波义耳(Willard S. Boyle)和乔治·史密斯(George.E. Smith)所发明的。它的基本结构是一种密排的 MOS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电容器,能够存储由入射光在CCD像敏单元激发出的光信息电荷,并能在适当相序的时钟脉冲驱动下,把存储的电荷以电荷包的形式定向传输转移,从而完成从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10]。
CCD经历了以下发展历程
1、HAD感测器
HAD(HOLE-ACCUMULATION DIODE)传感器[2]是在N型基板,P型,N+2极体的表面上,加上正孔蓄积层,这是SONY独特的构造。由于设计了这层正孔蓄积层,可以使感测器表面常有的暗电流问题获得解决。另外,在N型基板上设计电子可通过的垂直型隧道,使得开口率提高,换句换说,也提高了感度。在80年代初期,索尼将其领先使用在可变速电子快门产品中,在拍摄移动快速的物体也可获得清晰的图象。
2、ON-CHIP MICRO LENS
80年代后期,因为CCD中每一像素的缩小,将使得受光面积减少,感度也将变低。为改善这个问题,索尼在每一感光二极管前装上微小镜片,使用微小镜片后,感光面积不再因为感测器的开口面积而决定,而是以微小镜片的表面积来决定。所以在规格上提高了开口率,也使感亮度因此大幅提升。论文网
3、SUPER HAD CCD
进入90年代后期以来,CCD的单位面积也越来越小,1989年开发的微小镜片技术,已经无法再提升感亮度,如果将CCD组件内部放大器的放大倍率提升,将会使杂讯也被提高,画质会受到明显的影响。索尼在CCD技术的研发上又更进一步,将以前使用微小镜片的技术改良,提升光利用率,开发将镜片的形状最优化技术,即索尼SUPERHAD CCD技术。基本上是以提升光利用效率来提升感亮度的设计,这也为日前的CCD基本技术奠定了基础。
4、NEW STRUCTURE CCD
在摄影机的光学镜头的光圈F值不断的提升下,进入到摄影机内的斜光就越来越多,使得入射到CCD组件的光无法百分之百的被聚焦到感测器上,而CCD感测器的感度将会降低。1998年索尼公司为改善这个问题,将彩色滤光片和遮光膜之间再加上一层内部的镜片。加上这层镜片后可以改善内部的光路,使斜光也可以被聚焦到感光器。而且同时将硅基板和电极间的绝缘层薄膜化,让会造成垂直CCD画面杂讯的讯号不会进入,使SMEAR特性改善。 基于CPLD的CCD驱动时序设计(3):http://www.751com.cn/tongxin/lunwen_70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