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仿真完成以后,NS将会产生一个或多个基于文本的跟踪文件。只要在Tcl脚本中加入一些简单的语句,这些文件中就会包含详细的跟踪信息。这些数据可以用于下一步的分析处理,也可以使用NAM将整个仿真过程展示出来。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安排
网络的拥塞控制和服务质量是密不可分的研究课题,鲁棒的拥塞控制机制是保证正网络正常运作的基础,也是保障正网络服务质量的基础。没有鲁棒的拥塞控制机制,保障用户的服务质量根本无从谈起。TCP端到端的拥塞控制机制是确保互联网鲁棒性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的成功己证明TCP拥塞控制机制在防止拥塞崩溃方面的巨大作用。但随着近十年来计算机网络的爆炸式增长,特别是多媒体业务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己经不可能再仅仅依靠端节点提供的TCP拥塞控制机制。路由器直接掌握着互联网上各种网络传输信息,能够有效地监控队列的长度,从而尽早检测到早期的拥塞。另外,路由器能够全面地审视各个流对拥塞造成的影响,从而决定将拥塞信息通知哪个源端,使其降低数据发送速度。因此采用基于路由器的拥塞控制和TCP端到端拥塞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是解决目前互联网拥塞控制问题的一个主要途径。IETF推荐在路由器上使用主动式队列管理(Active Queue Management,AQM)机制来控制在什么时候丢多少包,从而有效地管理队列长度,以支持端到端的拥塞控制。文献综述
本文主要进行了对RED基础算法与REM算法进行仿真,针对仿真结果对这两种算法的性能进行比较,找出其优缺点、适用场合等。第二章介绍了一下网络队列管理机制,它是RED算法与REM算法的基础。第三章对RED算法与REM算法的原理进行阐述,从它们的算法中比较其性能优劣,并对这两种算法进行仿真比较,针对实际仿真结果比较这两种算法的性能。
2 网络队列管理机制
最早的拥塞控制机制出现在TCP协议中,由网络用户(通常为用户使用的传输协议,对于用户而言是透明的)根据丢包、超时等现象来判断网络是否出现拥塞,并采用慢速启动和拥塞避免算法来调整自己的数据发送速度,缓解传输网络的压力。随着显示拥塞通告(ECN)和主动队列管理(AQM)的思想的提出,拥塞控制不再只是网络用户的责任,在网络的传输节点中也引入了拥塞控制的机制。如何有效配合网络用户采用的协议,尽量避免拥塞的出现,如何区分出不遵守拥塞控制规范的网络用户,并限制其不止于影响其它用户和整个网络的有效运行等,都成为网络传输节点中的队列缓冲管理机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图2.1 具有支持的输入输出排队路由器中的分组处理流程
图2.1给出了采用输入输出队列结构路由器中的分组处理流程。通常情下,为了提供有效的Qos支持,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队列管理都放在输出端。缓冲管理机制位于队列的输入端,负责管理系统中缓冲资源的分配,根据系统策略和到达分组的信息来决定是否允许其进入队列;而在队列的输出端,则有队列调度机制负责带宽分配和延迟调整,两者互相配合完成完整的队列操作。而在队列操作机制之前,根据系统采取的策略和控制算法,可以辅助以分组分类、流量整形/调节等机制来配合队列管理机制的要求。
AQM算法中的RED与REM仿真比较(3):http://www.751com.cn/tongxin/lunwen_72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