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发射与接收设备是通信电子线路的综合应用,是现代化通信系统、广播与电视系统、无线安全防范系统、无线遥控和遥测系统等,必不可少的设备。本次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进一步认识无线发射与接收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调频无线接收系统的设计(单元电路整合,完成整机电路设计)
通过本课程设计与调试,提高动手能力,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能建立Pixie 2无线电的整机概念,了解无线电整机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从而能正确设计、计算无线电整机的单各元电路:输入回路、高频放大、混频、低频功放级。初步掌握Pixie 2整机的调试及测试方法。
2 业余无线电概述
美国是业余无线电活动发达国家之一, 90 年前就有人从事这项活动。业余无线电顾名思义是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职业余暇,从事无线电技术研究的意思。
早在100 多年前, 意大利马可尼( G. Marconi)研制无线电报机成功的消息传出后, 震动了全世界的好奇者,纷纷起来从事无线电的研究,但是这种学问需要实验,尤其是互相通联实验,业余无线电台就是在这种情形下自然地产生了。
1912 年在伦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无线电报会议上,各国政府为了消除通信干扰,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并一致同意把波长200m 以下的短波段(相应频率在1. 5MHz 以上) 分配作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实验使用的波段, 盖在当时人们尚未全面掌握电波的传播特性, 却认为波长越长, 越可作远距离通信, 把200m 以下的短波段视为毫无用途的波段。
85 年前的1914 年美国已有2000 人参与业余无线电活动, 这年5 月, 由爱好者马克西姆(H. P. Maxim) 和杜斯卡(C. D. Tuska) 发起组织一个业余团体,将全国的业余电台联络起来,这个组织就是美国无线电中继联盟(American Radio RelayLeague ,缩写为ARRL) 。这是个真正受业余爱好者管理以及为业务爱好者服务的团体, 以非营业组织向美国政府立案,获得法律上的认可。
到1915 年ARRL 已有会员600 余人, 并在全国建立无线电通信网, 定期发行会刊QST 杂志。1917 年2 月, ARRL 在纽约召开会员大会, 议定出会约, 并选举马克西姆为主席、哈尔培为副主席、杜斯卡为秘书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美国政府禁止业余电台活动; 1918 年停战后, 到1919 年10 月政府解除禁令,美国业余无线电台恢复活动。
业余无线电活动既被限制在波长200m 以下的短波段, 爱好者们不得不开动脑筋想办法利用这个波段。经过爱好者们苦心钻研实践, 他们初步掌握短波电波传播特性, 能够利用短波进行500km 甚至1000km 距离的双向通信。但是, 能否跨越大西洋呢?为此,ARRL 在1921 年12 月派出业余无线电专家戈德莱( P. F. Godley , 呼号2ZF) , 携带当时性能最好的接收机,远赴欧洲进行收听实验,结果收听到30 个美国业余电台的信号。
随后ARRL 在1922 年又进行另一次横越大西洋的收听实验, 欧洲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曾听到315 个美国业余电台的呼号, 在美国也听到2 个英国、1 法国业余电台的呼号。
虽然在西洋两岸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的收听活动取得一定成绩, 但是如何完成横越大西洋的双向通信, 仍是爱好者们当时研究与实验的中心目标。1922 年里ARRL 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Hartford) 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Bosten) 间进行波长130m 的通信实验, 1923 年初又进行波长为90m的实验。取得“降低波长,能获得较佳通信效果”的结论。
经过数个月的精心筹划,到1923 年11 月27 日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终于完成首次横越大西洋的双向通信。一边是美国的施耐尔(Schnell , 呼号1MO) 、雷音那兹(Rrinartz ,呼号1XAM) ,另一边是狄洛( Prlay ,呼号8AB) 。他们使用110m 波长,连续进行了数小时不间断的双向通信。随后, 又有人把波长降为100m , 实验结果相同, 信号很容易地横越大西洋完成双向通信。从此,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从波长200m 领域退出,这意短波时代的开始。 LM386简易无线电通信系统设计+原理图+PCB图(2):http://www.751com.cn/tongxin/lunwen_7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