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甲醛增韧性改性主要是在基体中添加弹性体,无机刚性粒子、复合增韧剂等,通过共混的方法进行改性。添加的微粒在POM基体中作为应力集中剂引发POM基体的剪切屈服和银纹化,产生增韧作用。理想的POM增韧体能够使共混物相界面产生足够的黏结力,并保证两相呈均匀分散的“海(POM)-岛(增韧剂)”结构[7]。20182
陈彦[8]通过聚合物结晶成核剂作用的表征方法的比较和研究,表明通常用Avrami 方程来描述聚合物的等温结晶过程。在同样的结晶温度( 或过冷度) 下,半结晶时间越短或结晶速度常数越高,聚合物的结晶速度越快. 成核界面自由能越小,说明聚合物成核结晶越容易,可用聚合物等温结晶速度对结晶温度的依赖关系,求算聚合物结晶过程的结晶成核界面自由能值。
汪晓东,崔秀国[9]研究发现,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Na和EMA-Zn),通过熔融挤出,作为制备聚甲醛(POM)抗冲击改性剂,对机械性能、热性能、形态和流动性进行研究,由于橡胶自然离聚体和良好附着力,EMA-Zn比EMA-Na表现出更好的增韧效果,因为它的高弹性和与POM更强的相容作用。离聚体的POM/MBS共混物的掺入导致机械性能改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由于掺入的离聚物更细的相畴,降低界面张力,提高两相之间的界面粘合性。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表明,共混物中离子存在扰动POM结晶,导致POM的结晶度降低。熔体流动指数结果显示,通过掺入离子交联聚合物的共混物,粘度会增加,这是由于POM和离聚物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小铃[10]在聚甲醛弹性体无机填料共混复合材料的形态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中显示,碳酸钙表面用硬脂酸处理后,在基体与填料间可形成相互作用较强的界面层,使得两相间有界面粘结,且填料粒径越小,粒子的分散尺寸越小,从而填料产生的应力集中效应越小,填料与聚甲醛间的界面粘结力越强,材料性能越高。
其中,有关聚甲醛增韧工作的研究历来是一个难题,因为聚甲醛中所含的一C一O一链是弱极性分子链,与其他聚合物亲和性很差,分相现象严重。目前,对聚甲醛的抗冲改性研究主要还在于研制聚甲醛合金和掺混物,而增韧体多为弹性体。增韧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中影响因素相互交织,很难用理想化的、单一的参数来判定增韧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因此,研究增韧理论仍然必须针对不同体系及各自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聚甲醛增韧性改性主要是在基体中添加弹性体,无机刚性粒子、复合增韧剂等,通过共混的方法进行改性。添加的微粒在POM基体中作为应力集中剂引发POM基体的剪切屈服和银纹化,产生增韧作用。理想的POM增韧体能够使共混物相界面产生足够的黏结力,并保证两相呈均匀分散的“海(POM)-岛(增韧剂)”结构[11]。
美国专利公开了采用分子内既含有羟基又含有比羟基强的路易斯碱官能基的聚合物或齐聚物作为稳定剂.在POM中加入共聚酰胺(COPA)/(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复合稳定剂无论在氮气还是空气条件下该复合稳定剂都具有很好的稳定效果,活化能较不加复合稳定剂的POM有很大的提高,在氮气气氛中达到220.19kJ/mol是不加复合稳定剂的POM (77.74kJ/mol)的3倍,而空气条件下其活化能比不加复合稳定剂的POM 高出了50%[12]。
弹性体增韧剂主要包括聚烯烃类、苯乙烯类、聚酯类、热塑性聚氨酯(TPU)和聚酰胺类、PU562以及NBR、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无机刚性粒子主要包括金属粒子,铜粉、铅粉、锌粉、铁粉等,以及纳米粒子纳米-SiO2、 纳米-CaCO3等。复合增韧剂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增韧剂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有机组合”,复合增韧剂对POM的增韧作用更加明显。复合增韧剂包括乙烯-辛烯共聚物-g-MAH、EPDM-g-MAH、TPU/nano-SiO2、TPU/nano-CaCO3等。研究表明,POM/TPU/nano-SiO2质量比为100∶10∶1时,拉伸强度提高了20%,弹性模量提高了78.3%,冲击强度提高了175%;TPU/纳米-CaCO3质量比为7∶3时,缺口冲击强度增加到12.84kJ/m2,比纯POM提高了88.5%[13-14]。 改性聚甲醛POM成核剂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1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