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注重在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对于社会存在的弱势群体,在给予关心爱护的同时,政策上进行扶持,经济上给予补贴,保障他们的基本利益。国内对残疾大学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就业方面,一些学者已经在此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学者们大都从残疾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通过国家政策、大学生自身、社会和企业等角度解析残疾大学生就业困境,从而研究出适合残疾大学生的相关方法。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如何保障残疾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就业引起了社会的关注。4845
国外学者关于残疾大学生问题的研究灵活多样,U Teichler 指出,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前景并不始终认为是消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缺失和工作的稀缺并不能完全作为毕业生就业的标准,大学生从事何种行业比以往更加的模糊。高等教育应多关注社交技能和个性发展,残疾大学生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做准备。
D.v.zaitsev在《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s on the Handicapped College Student 》一文中指出,残疾大学生需要创建和文护一个舒适的小团体,通过心理和教育等机构,了解他们的身心特征,教育他们要学会宽容,并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构建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系统。
Susan Hamre-Nietupski 和 John Nietupski认为通过在普通高校改变残疾大学生的社会环境,促进残疾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一致的努力把全校的师生员工进行系统的整合从而纳入到正规的学校环境中,帮助教育残疾大学生获得全面的认可。
相较于国外学者而言,国内学者的研究更多体现在具体的救助政策方面。李楠 在《上海市残疾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中阐述了残疾大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状况,通过分析了解残疾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相关因素。并给出了如何提升残疾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从健全就业促进政策入手,加强心理指导,提高心理素质,同时配合家庭,增进残疾大学生的情感沟通,并通过联系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为残疾大学生提供实习的就会,帮助残疾大学生就业。该文章主要从残疾大学生的心理角度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为残疾大学生就业提高心理方面的支持。
元志力,王娟 在《残疾大学生高校就业援助机制研究》中,从高校就业援助这一角度入手,提出高校应在课程设计和开发上进行科学的实验和研究,针对性、综合性对残疾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积极探索符合时代发展、适合残疾大学生身心发展所需要的新课程,满足每一个残疾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搭建残疾大学生就业实训平台,全方位锻炼他们的实践技能和水平,提高就业竞争力。该文主要从高校的角度出发,培养残疾大学生的就业技能,为更好的就业服务。
梁土坤,尚珂 在《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一文中,指出促进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有利于鼓励更多的残疾人家庭进行教育投资,有利于促进残疾人教育的发展和残疾人群体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通过改善残疾大学生生活状况、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人”和实现人生价值两方面促进就业。
王娅萍 在在《探索残疾大学生就业之困境与对策》中以北大残疾女博士郭晖求职百次遭拒绝为出发点,介绍在社会转型期残疾人的就业形势与压力,指出了残疾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的尴尬处境,同时分析了残疾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张建,况成秀,王少林 《关于促进残疾大学生就业的思考》中提出残疾大学生就业效率和质量的高低,关乎残疾大学生个人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因此,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高校、残疾人联合会等应从实际出发制定配套优惠政策,建立帮扶机制,善待残疾大学生,采取各种政策,尽力帮助残疾大学生就业。 残疾大学生就业文献综述+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1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