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郊野公园研究的文献数量不多。吉姆(C.Y.Jim)对香港郊野公园做了大量的研究,吉姆说明了香港的郊野公园计划的缘起,即保护郊野生态环境。此计划将公园分为三类:高密度游憩区、低密度游憩区和保护区,文中介绍了计划提出、实施的各个阶段,以及郊野公园的建设所带来的各种问题:营地的过分使用、垃圾、植被破坏、山火,针对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了长期管理方面的建议[9]。吉姆还对香港郊野公园中三种使用程度不同的野营地进行取样,研究大量游客的涌入对郊野公园植被和土壤的破坏,得出游客的增多使郊野公园中的景观退化,从而为郊野公园的选址设计和减轻游览负担的管理提供参考[10]。1989年,吉姆又分析了香港郊野公园游憩模式的转变,认为游憩活动选址的创新设计与建设能增加公园的环境容量[11]。波特利亚和特德研究了在一个脆弱的自然环境中的郊野公园,其处于大都市边缘,吸引了大量旅游者。他们描述了在公园内不同区域中游客的分布数字模型,以及这一模型随后确定的标准尺度[12]。布朗斯顿研究了郊野公园在自然保护和满足游憩者需求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并探讨了如何防止大众喜爱的美丽景观恶化的问题[13]。另外,兰伯特总结了郊野公园在英国的发展历史概况,认为经过兴起、发展、衰败后,郊野公园如今处于复兴阶段[14]。25671
2 国内
(1)从生态角度进行的研究:李伟认为城市建设统一的生态屏障体系是优化城市生态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并从生态配置优化的角度,分析了成都十大郊野公园建设的得失[15]。郭冰提出生态修复与乡土景观营造相结合是郊野公园体现其自然生态、地域历史、人文特色的有效途径,并在多学科理论的指导下,详细探讨了郊野公园的生态修复技术手段及乡土景观营造模式。他认为郊野公园的生态修复应该遵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以植被次生演替规律为依据,采取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措施,并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场地的植被修复、河流修复,针对不同的场地情况,提出相应的修复技术[16]。张锦新等实证分析了马峦山郊野公园生态环境资源特征及现状问题,论文网针对其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生态修复规划:对裸露山体进行绿化恢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物多样修复;抵御外来生物的入侵等[17]。刘扬在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以生物多样性、生物量、乡土物种和景观为核心的城市郊野公园评估指标体系,为实际工作中评价某一郊野公园的生态度提供了依据[18]。宋婷通过对郊野公园和集雨型绿地建设相关研究之后,提出在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中进行集雨型绿地的营建,将低影响开发的理念植入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中,把郊野公园纳入到绿色海绵体系中,发挥其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为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19]。另外,还有一些文献介绍了郊野公园中的植物种群,如杨际明等介绍了深圳塘朗山丰富的植物资源[20]。
(2)从旅游管理角度进行的研究:彭永东以深圳市七娘山郊野公园总体规划和三亚市狗岭郊野公园总体规划为例,提出郊野公园总体规划的步骤,认为把握郊野公园的定性定位、进行游赏活动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和标识系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6]。高玉平等认为,如何突出郊野公园特色,发挥其功能(生态功能、游憩功能和科普教育功能)是规划设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他分析了郊野公园的特点:具有自然性和野趣性,易于到达的地理位置,以当地和周边城镇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具有自然保护与游憩的双重功能。他提出,郊野公园的位置应位于城市郊区,宜距离中心城区两小时车程之内。他还探讨了郊野公园的建设目标、功能定位以及规划设计技术要点[21]。陈永宏认为郊野公园应以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景观为主,规划设计构思应以自然、朴实、野趣为原则,在公园内设置生态核心区来保留原生态,对被破坏的区域进行生态恢复,开拓郊野游览区来开展生态旅游活动,通过性质、风格和功能定位,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22]。张婷等探讨了我国城郊森林型、生态林型、环城游憩带型、乡村田园型四种郊野公园模式的建设对策[8]。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个案研究是国内学术研究较为丰厚的部分。胡卫华分析了深圳郊野公园建设现状及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保护生态,注重可持续发展;寓教于乐,突出教育性;防患未然,保障安全性;超前规划,体现科学性;各方共建,实现多赢;依法管理,力求规范性[23]。易澄以深圳梧桐山郊野公园为例,提出郊野公园的总体规划应该遵循顺应自然的原则,体现“自然”、“古朴”和“野趣”,处理好开发和保护、开发和管理的关系[24]。丛艳国采用专家征询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了深圳塘朗山旅游评价体系,突出了对森林景观的细化,提出了旅游开发的策略:保护自然环境,逐步改造和丰富景观;合理建设人工设施,满足居民娱乐与休憩的需要;完善公园的旅游设施建设,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加大宣传,占领当地客源市场[5]。同样是对塘朗山的规划探讨,杨际明等分析了塘朗山的现在状况,提出人与自然结合的规划思想,认为塘朗山郊野公园的规划特点,是在保护自然山水格局、恢复和保护植被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适当建设服务设施,充分挖掘科普资源,以发挥郊野公园的教育作用[25]。祁佳莹等分析了我国郊野公园发展的困境,结合金仓湖郊野公园实际,提出了规划建设的应对策略,强调了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和符合国情地规划思想[26]。 郊野公园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19554.html